第1080章 还是只能回去找华夏人

对于没参加过当年涡扇10立项流程的人来说,常浩南讲出来的完全可以说是个恐怖故事了——

合着已经摸到量产型军用航发上限的涡扇10,还是人家收着手鼓捣出来的?

而几名材料领域的大佬此则更是有些汗颜。

常浩南嘴上虽然没说,但大家心里都是门清。

当年之所以要在先进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妥协,甚至搞反向优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航材的限制。

材料领域,尤其复合材料领域这些年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很明显,和应用端的需求相比,多少还是差了点意思……

而坐在第二排的姜甫和,对此却只有报以苦笑。

正是常浩南当时几乎突兀地拿出了涡扇10的设计方案,甚至还为日后发展成第四代发动机留足了空间,才让他和燃气涡轮研究院不得不放弃手头的高推预研项目,转向对垂直起降技术进行研究。

虽说也算是一个出路,但任谁都知道,华夏未来必定要以大型航空母舰作为远洋作战的核心,又没有冷战时期大打全面核战、预想机场可能全部遭到破坏的作战想定,也没有一个单独的海军陆战队作为军种。

单纯的垂直起降型号……只能说前途未卜。

当然,624所这些年并没有坐以待毙,也进行了不少关于推力矢量喷口和相关控制逻辑的研究。

但是跟完整的航发型号相比,这些终究都是细枝末节。

“把中冷器安装在压气机定子上面……”

位列前排的刘振响低声重新念叨了一遍:

“如果在两个小时之前听到这个想法,我恐怕只能称之为异想天开……但是现在,我不太确定了……”

他一边说,一边半是苦笑,半是欣慰地摇了摇头。

就在刚刚,有那么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一代人,或许真的已经到了发挥余热的时候……

不过眼下肯定不是emo的时候。

因此,他还是很快从最初的震惊中走了出来。

毕竟是立项准备会议,而非简单的预研。

除了技术路线以外,还有更加具体的问题需要讨论:

“浩南同志,你刚刚说,使用间壁式换热器进行冷热端气流的直接换热,这样是否会影响到热回收,甚至是气膜冷却系统的效率?”

这一次,常浩南却非常干脆地点了点头:

“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

“实际上,我最开始的方案,是利用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换热中间介质,来实现系统中热量的转移……不过从原理上,我们对于超临界流体的性质研究还不够成熟,贸然加入到体系中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

“而另一方面,在工程上,驱动中间介质循环流动需要外界功率输入,而且二氧化碳虽然容易达到超临界状态,但也需要75个以上的大气压,甚至远高于涡轮内部的正常工作压力,更不用说是环境相对温和的压气机部分,因此为了保证换热器结构的完整性,需要额外设置足够强度的金属管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