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太素有些讶异:“按你所说,儒释道三家其实追求的都一样,都是所谓的天性,只是方法不同?”
“方法也大差不差,只是所赋予的名不一样。
佛家用佛,道家用道,儒家用性,人人具有佛性、道常无为、人性本善。”
忽然,方时拔高声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前宋开始,这句话在百姓流传多久了?
当百姓个个都能吃饱穿暖后,他们会不让自己孩子去读书吗?
如今大明不提前准备,到时候该怎么做?难道让那些百姓个个吃饱了去犯罪吗?
建立学校最主要不是为了教化百姓,而是将年轻人关在学校中,让他们不给朝廷社稷添麻烦。”
方时声音大,赵好德声音更大:“方司柬,你把百姓当什么?罪犯吗?”
“潜在罪犯!”
方时丝毫不惧:“几千年来,百姓可曾真正教化成功过?
想要真正教化百姓,让人人向善有序,必须要一步一步来。
目前最重要的是让百姓吃饱穿暖,而这个前提大明要变,想要变,大明各地都要安稳。
巡检司要改制、刑部要制定律法、少年也要全部去读书。
赵尚书该明白,发展民生最重要的是安稳,若各地犯罪频发,哪来商人敢去做生意。
没有商人互通有无,各地工坊哪有钱赚,工坊商人没钱,就代表朝廷没有税收养军。
赵尚书是希望税再从地出吗?再从农民身上出吗?这难道不是走历朝历代的老路?
历朝历代为何不重商业?那是因为粮食不足,如今大明得益于蒙元打通西方之地,加之南方诸国。
只要开启互市,海外诸国的粮食可以用来补贴大明。”
赵好德沉声开口:“方司柬,如此一来大明官员众多,户部支出也多。
若是取消农税,以后想收可就不可能了!”
“谁说要取消农税?现在讨论的是要不要全民读书。”
赵好德没有继续开口,不管从哪方面,方时都应对自如,而且都考虑清楚。
半晌之后,朱元璋见没人再开口,也没继续询问众臣:
“既然无人反对,那便准方小子所奏,朝廷增加商业、教育、格物三司。
具体章程由方小子念给诸位听听,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
方小子,那三十万字你来念,什么时候念完,什么时候你就可以回家。”
方时傻眼了,怔怔看着朱元璋:“陛下,你还不如打我两板子。”
“你又没犯事,咱打你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