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续黄粱》--曾孝廉的黄粱一梦

聊斋志异 球小果 2541 字 15天前

又过了一年,朝中官员常在背后窃窃私语,对他心怀不满。可曾孝廉却依然趾高气扬,不放在心上:“一群胆小鬼,敢说不敢当,怕我收拾他们!”

哪想没得意多久,就出了大事 —— 龙图阁大学士包拯,上了个弹劾他的奏折,奏疏大意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曾某本就是个喝酒赌博的市井无赖,只因皇上一时糊涂,给了他高官厚禄。他不感恩图报,反而滥用职权,作威作福,罪大恶极!他把朝廷的官爵当商品卖,谁给钱多就给谁官;忠臣良将不跟他一伙,就被排挤罢免,甚至流放;老百姓的好地他抢,良家姑娘他夺,家里仆人出去都敢欺负知府县令!他天天荒淫无度,不管国家大事,这样的宰相,世上哪有第二个?如不尽快处决,势必酿成曹操、王莽那样的祸患!臣包拯不敢安居,甘冒死罪上奏皇上,恳求陛下砍掉奸佞之人的头!”

曾孝廉早就吓得魂飞魄散、浑身冰凉。万幸皇上还算宽容,把奏折压了下来,没立马处理他。可没过几天,御史台、六部九卿,连带着以前天天给他磕头、喊他 “干爹” 的门生,都反过来弹劾他。

最后皇上没办法,下旨抄了他的家,把他发配到云南充军,连他在平阳当太守的儿子,也被人抓起来审问。

曾孝廉还没缓过神来,就见几十个差役提着刀、扛着戈,冲进内宅,扒了他的官服,把他和老婆捆在一起。

接着,就有人把家里的金银珠宝往院子里搬 —— 几百万两银子,几百斛珍珠翡翠,几千件绫罗绸缎、家具摆设,连孩子的襁褓、女人的鞋子,都扔在台阶上。

曾孝廉看着这些东西,心里又酸又痛,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让他心疼的是,有个差役把他最宠的小妾拉了出来,小妾披头散发,哭得梨花带雨,他心里跟火烧似的,可敢怒不敢言。

不久,楼阁仓库,全都贴上了封条,差役立即呵斥曾孝廉出去。押解的人牵着他们夫妻,把他们拉出门去。

曾孝廉夫妻只能忍气吞声上路,请求能有一辆劣马拉的破车代步,也得不到允许。走出十里之外,曾妻脚软无力,快要跌倒,曾孝廉不时用一只手搀扶着她。

又走了十几里,自己也疲惫不堪。忽然看见一座高山,直插云霄,曾孝廉担心无法翻越,时时挽着妻子相对哭泣。而押解的人面目狰狞地过来监视,不容他们稍停片刻。

又见太阳西斜,无处投宿,不得已,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等走到半山腰,妻子已经精疲力尽,坐在路旁哭泣。曾孝廉也坐下来歇息,任凭押解官叱骂。

就在这时候,忽然听见一阵喊杀声,一群强盗拿着刀冲了过来。押送的人大惊,撒腿就跑。

曾孝廉赶紧跪下来,磕头如捣蒜:“各位好汉,我是被发配的官员,身上啥值钱东西都没有,求你们放我一条活路吧!”

强盗们怒目圆睁,宣称:“我们都是被你陷害的冤民!别的不要,只要你这奸贼的脑袋!”

曾孝廉还想摆官架子,怒喝:“我就算犯了罪,也是朝廷命官,你们这群贼子怎敢如此无礼!”

强盗们勃然大怒,一斧子砍在他脖子上 —— 曾孝廉只觉得脑袋 “咚” 一声掉在地上,还没反应过来,就有两个鬼过来,反绑着他的手,推着往前走。

走了大约几个时辰,来到一个都城,里头有座宫殿,殿上坐着相貌丑陋的阎王,正趴在桌子上判案。

曾孝廉赶紧趴在地上求饶,阎王拿起他的案卷,才看了几行,就拍桌子大怒:“你这欺君误国的奸贼,该下油锅!”

殿下的众鬼齐声应和,声如雷霆。立马有一个大鬼把他揪到台阶下。只见一口七尺多高的油锅,周围烧着炭火,锅脚都烧红了。

曾孝廉吓得浑身发抖,伤心地啼哭,想要逃跑,却无路可逃。大鬼左手抓着他的头发,右手攥着他的脚踝,“扑通” 一声就把他扔进油锅。

他只觉得浑身像被火烤,皮肉都焦了,疼得他鬼哭狼嚎。滚烫的油灌进嘴里,连五脏六腑都像被煎着,他想快点死,可偏偏死不了。就这么熬了一顿饭的功夫,大鬼才用大叉子把他叉出来,让他再趴在阎王面前。

阎王又翻了翻案卷,接着骂:“你还倚仗权势欺负人,该受刀山之刑!”

大鬼又把他拖到一座山前,那山不宽,可陡得跟墙似的,山上插满了尖刀,跟密密麻麻的竹笋似的。已经有几个人被挂在上面,肠子肚子都露出来,哭喊声听得人头皮发麻。

大鬼催他上山,曾孝廉哭得死去活来,就是不肯动。大鬼急了,拿毒锥扎他的脑袋,他疼得没办法,只能求饶。

可大鬼根本不理他,抓起他就往天上扔 —— 他觉得自己在云里飘,接着 “啪” 一声掉在刀山上,尖刀扎进胸口,疼得他连喊都喊不出来。

又过了一会儿,他身体越来越沉,刀扎的窟窿越来越大,忽然 “啪嗒” 一声掉在地上,四肢像虫子似的蜷着。大鬼又把他拖到阎王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