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续黄粱》--曾孝廉的黄粱一梦

聊斋志异 球小果 2541 字 15天前

话说福建一位姓曾的孝廉公,刚中了进士,就拉着两三个同科的 “同年”,跑到城外游山玩水。走着走着,就听人说,附近有个毗卢禅院,里头住着位算命的先生,算得特别准。

这伙年轻人,正是心高气傲的时候,哪能错过这热闹?抬脚就往禅院去了。一进门,曾孝廉先作了个揖,坐下就等算卦。

那算命先生眼尖,瞅见曾孝廉一脸的意气风发,便略微奉承了几句。

曾孝廉手里摇着扇子,嘴角都快咧到耳根,慢悠悠问道:“先生您看,我这辈子能穿上蟒袍、系上玉带,当个大官不?”

算命先生大腿一拍,郑重其事地说:“您这命可不一般,将来能当二十年太平宰相!”

这话一出口,曾孝廉美得差点蹦起来,那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说话的底气都足了三分。

这时正好下着小雨,几人就躲到禅院旁边的僧房里避雨。房里坐着个老和尚,深眼窝高鼻梁,盘腿坐在蒲团上,耷拉着眼皮,连起身迎客的意思都没有。

这几位年轻人体面惯了,也没跟老和尚计较,自顾自坐到床上瞎聊,一开口就围着 “曾宰相” 恭喜,你一句 “将来还望宰相大人提拔”,我一句 “宰相府的门槛可得给咱留条缝”,把曾孝廉捧得晕晕乎乎。

他这一得意,就开始说大话了,指着同游的人说:“等我当了宰相,先推举张年兄做江南巡抚,我家那些表亲,给个参将、游击当当;就连我家那老仆人,也得给个千总、把总的小官做做 —— 你说,我这心愿够实在吧?”

在座的人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就跟他真当宰相了似的。没一会儿,门外的雨下得更大了,曾孝廉聊累了,就趴在床上打盹。这一盹,可就出了奇事儿 ——

只见两个太监,捧着皇上的亲笔圣旨,急匆匆进来,说:“皇上召曾太师进宫,有国家大事要跟您商量!”

曾孝廉这时早忘了自己是在打盹,只觉得浑身都透着荣耀,迈着小碎步就往皇宫跑。

到了金銮殿,皇上特意往前挪了挪龙椅,跟他温声细语聊了半天,最后下旨:“三品以下的官,你想提拔就提拔,想罢免就罢免,不用跟朕请示!”

当场还赏了他一件蟒袍、一条玉带,外加两匹日行千里的好马。曾孝廉穿着蟒袍,系着玉带,趴在地上磕头谢恩,心里美得跟开了花似的。

等他回到家,嘿,家都变样了——原来的小院子没了,换成了雕梁画栋的大豪宅,金砖铺地,琉璃瓦当,豪华得能跟皇宫比。

他自己也纳闷:“我这官还没当几天,咋就富成这样了?”

可不管咋说,舒坦就完了 —— 他只要捻着胡子轻轻一喊,底下仆人立马跪一地,答应声跟打雷似的。

没过多久,各路官员就开始来送礼了——送海鲜的、送珠宝的,一个个弯腰驼背,点头哈腰,把门槛都快踏破了。

六部尚书来了,他鞋都来不及穿就去迎;侍郎级别的来了,还能站着聊两句;再往下的小官,他就只抬抬下巴,连话都懒得说。

后来山西巡抚还送来十个歌女,个个长得跟仙女似的,其中有两个叫袅袅、仙仙的,最得他宠。

从此,每当曾孝廉在家休假,就整天沉醉于歌舞声色,日子过得比神仙还滋润。

一天,他忽然想起以前穷的时候,有个叫王子良的乡绅帮过他。现在自己身居高位,人家还在官场里蹉跎,多不够意思?

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写了个奏折,推荐王子良当谏议大夫 —— 您猜怎么着?皇上立马就批了,王子良当天就升了官!

可他这人,记恩也记仇。又想起以前郭太仆跟他有过小过节,心里就不痛快了。赶紧找了吕给谏和陈御史,偷偷递了个话儿。

转天,弹劾郭太仆的奏章就堆成了山,皇上一看,直接把郭太仆罢了官。曾孝廉见状,心里那叫一个爽:“哼,敢跟我作对,活该!”

他这权力一大,就开始无法无天了。有一回出门,一个醉汉不小心撞到了他的仪仗队,他二话不说,让人把醉汉绑给京兆尹,当场就用棍子打死。周围那些有钱有地的,怕他报复,纷纷把好地好房子送给他,没过多久,他的家产富可敌国。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袅袅、仙仙先后病死。曾孝廉心里空落落的,忽然想起以前邻居家有个姑娘,长得特别美,当年想娶人家,可没钱没势,没办成。现在自己有钱有权了,还不把她弄到手?

他当即派了几个家丁,硬把钱塞给姑娘家,没过一会儿,就用藤轿把姑娘抬来了 —— 这姑娘比当年看着还美。

曾孝廉摸着胡子笑了:“这辈子,我算没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