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代地雪刃】桑干冰裂:这渡河用尸体!

那楼船形制独特,船帆高耸如云,帆面分割的样式、桅杆的布局,与月前王翦在琅琊港检阅徐福东渡船队时,所见的主舰“蜃楼”号,分毫不差!而在船帆左下角不起眼的阴影处,一个微如芥子、以银线绣成的“徐”字印记,在炭火的烘烤下,竟隐隐泛出幽蓝的微光!

“徐福的船帆…”王翦的声音低沉得如同地底闷雷,带着洞穿迷雾的森然,“这帛书…用的是徐福东渡宝船‘蜃楼’号的主帆布料!”

【三:帆影迷踪】

帅帐内,炭盆的火光将王翦的身影投在牛皮帐壁上,拉长、扭曲,如同蛰伏于暗影中的洪荒巨兽。那卷染血的帛书摊开在冰冷的青铜案几上,太子丹泣血的字迹与徐福船帆的印记,在跳跃的火光下交织成一张扑朔迷离、杀机四伏的巨网,将整个大秦的命运都笼罩其中。

“徐福…”王贲盯着那微小的船帆印记和幽蓝的“徐”字,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寒意与愤怒,“他献长生药于陛下,深得宠信,督造蜃楼,权倾一时…怎会与燕国余孽、昌平君勾结?又怎会…怎会卷入这等…这等骇人听闻、动摇国本的宫廷秘辛?”他猛地抬头,“父亲!此必是反间!徐福东渡寻仙乃国朝盛事,岂容玷污?定是有人盗取船帆布料,伪造血书!”

“长生药?”王翦嘴角勾起一抹冰冷到极致的弧度,指尖敲击着案上那方来自徐福船队、标注着东海仙山方位的海图铜匣,“徐福所求,是举国之力,万船齐发,助他东渡寻访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是陛下许他‘得仙药而归,封万户侯,裂土封疆’!

若陛下…若那咸阳宫阙中高坐之人,真如帛书所言,已是昌平君操控的傀儡,那么徐福所求的‘仙药’,究竟是献给谁?他封侯裂土的承诺,又由谁来兑现?一个傀儡,能给他如此权柄吗?”他的目光如刀,扫过帛书上“骊山冰狱”四字,“太子丹在咸阳为质多年,对秦宫秘道了如指掌。若他所言为真,真陛下被囚骊山…

那地方,距徐福以‘沟通天地、接引仙气’为名,征发十万刑徒开山凿石督造的‘蓬莱’祭坛,不过十里之遥!徐福以祭坛为名,长年累月于骊山腹地开凿…谁能保证,他没有在重重山岩之下,为昌平君开辟一条囚禁真龙的‘冰狱’?那祭坛…究竟是通天之阶,还是镇龙之锁?!”

帐外,桑干河方向的喊杀声渐渐微弱下去,蒙恬已率死士在北岸血战中站稳脚跟,点燃了报捷的熊熊火光。但帅帐内的空气,却比河上最坚硬的玄冰更冷、更沉重,几乎令人窒息。

王贲眼中血丝密布,胸膛剧烈起伏,显然内心正经历着惊涛骇浪。“父亲!即便如此,此帛书来历诡异,单凭此物,如何取信于天下?如何取信于朝堂?!‘移魂夺舍’乃巫蛊邪说!昌平君熊启早已叛秦归楚,咸阳宫禁森严,他岂能远在千里之外操控宫闱?此必是代王嘉与匈奴,甚至…甚至是楚人设下的连环毒计!乱我军心,诱我回师,解代地之围!当立刻焚毁此妖书,挥师渡河,全歼残敌,再图后计!”

王翦沉默着。他拿起帛书,缓缓凑近炭盆。跳动的火舌贪婪地舔舐着帛书边缘,那素白的海帆布料却并未立刻燃烧,反而在高温下卷曲、变色,散发出一种类似深海藻类焚烧的淡淡腥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更诡异的是,帛书上那些暗褐色的“血字”,遇热后竟如同活物般微微蠕动,颜色由深褐迅速转为暗红,仿佛刚刚从心脏流淌出的、带着体温的新鲜血液!一股极淡、却令人心神不宁、头晕目眩的甜腻香气,混杂在刺鼻的海腥味中弥漫开来,充斥着整个帅帐。

“不是血。”王翦的声音冰冷,带着洞悉秘密的穿透力,“是东海人鱼膏混合西域火油、再辅以楚地秘药调制的‘千年书’!遇热显色,水浸不消…徐福进献的《东海异物志》丹方里,有记载此物!此乃方士传递秘讯、防伪防消之技!”

他猛地将帛书从火上移开,目光如电射向如同铁塔般肃立的李骥:“李骥!你亲自挑选二十名精通潜伏刺探的‘黑冰台’死士,持我玄鸟密符,乔装商旅,星夜兼程潜入骊山!给我盯死徐福的‘蓬莱’祭坛!凡进出之人、所运之物,事无巨细,密报于我!特别是…运入山腹的冰!还有那些被徐福以‘炼丹’为名索要的珍奇药材清单,给我弄到手!”

“诺!”李骥抱拳领命,眼中寒光一闪,身影如鬼魅般掀帐而出,瞬间消失在呼啸的风雪中。

“贲儿,”王翦转向犹自激愤的王贲,眼神复杂难明,蕴含着深沉的思虑与决断,“你率主力,即刻渡河!不必全歼代王嘉,驱其北遁即可。记住,我要一个‘活’的代王嘉逃入匈奴腹地!让他把我们对桑干河尸桥的‘暴行’,和他对秦军‘异常动向’的恐惧,原原本本,添油加醋地,带给冒顿单于!要让匈奴,让楚人,让所有躲在暗处的魑魅魍魉都以为——这封来自冰河尸骸的血书,已让我王翦方寸大乱,军心浮动,急于回师咸阳‘清君侧’!”

王贲瞬间领悟,眼中的怒火化为冰冷的杀意:“父亲是要…打草惊蛇?将计就计?让匈奴和代王嘉背后的势力,以为他们的毒计已然奏效,从而放松警惕,甚至…主动出击?”

“是疑兵,也是钓饵。”王翦将那卷诡异的帛书仔细卷好,塞入一个贴身的、刻有辟邪纹路的青铜扁匣,贴身收藏。“这帛书是真是假,骊山有无冰狱,徐福是否牵涉其中…单凭此物,不足为证,更不足以上达天听。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引火烧身。但有人费尽心机,借刀杀人,将这足以颠覆乾坤的‘惊雷’送到我手中…其所图,绝非仅仅乱我军心。这冰河之下,埋着比代王嘉的人头更重要的线索!”

他望向帐外漆黑如墨的天幕,那里,桑干河的寒风卷着浓烈的血腥与焦糊味,呜咽着掠过尸骸枕藉、如同地狱绘卷的战场。河面上,那条由尸骸铺就的通道,在火光的映照下,反射着凄冷而诡异的光。

“传令蒙恬:北岸扎营,固守待援。明日拂晓,我要在这桑干河畔,用代王嘉的败兵之血,祭奠我大秦战死的英魂。至于这‘帆书’之谜…”王翦的声音低下去,如同深渊的回响,带着穿透历史的沉重,“待骊山的雪化了,待徐福的船…返航了,自有分晓。”

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怀中青铜扁匣冰冷的纹路,那里面,不仅锁着燕太子的血泪控诉与对秦宫的惊天指控,更藏着一片来自徐福宝船“蜃楼”号的帆影。这帆影之下,是骊山深藏的寒冰地狱,还是另一个足以将整个大秦拖入深渊的滔天巨浪?桑干河的冰,因尸骸与鲜血而裂。但王翦知道,真正的寒冰,那冻结在权力核心、缠绕着真假龙椅的致命坚冰,才刚刚开始凝结。而破冰之刃,已悄然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