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集 盘肠大战

老将出马,威不可当。

陈庆之击破侯景,收其辎重而还。萧衍闻报大喜,进号陈庆之为仁威将军。

是年冬,豫州发生饥荒。陈庆之奏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使大部灾民得以生存。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批准。

大同五年十月,陈庆之病卒,时年五十六岁。梁武帝以其战功卓着,追赠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武。

南梁大同三年春正月,梁武帝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高欢欲征西魏,先遣使向南梁请和,梁武帝许之。

当年关中饥荒,高欢乘机发兵西征:以司徒高敖曹领兵攻上洛,大都督窦泰攻潼关,亲领兵直趋蒲坂。令于黄河上架三座浮桥,将欲渡河西进。

宇文泰闻报,击鼓升帐,聚集众将道:高欢架桥示渡,实为牵制我军,欲使窦泰军得以西入。我闻窦泰帐下皆为精锐之卒,向因屡胜而骄。我宜先击窦泰,则高欢不战自退矣。

诸将皆大惊道:贼中军在前,我却舍近袭远,倘有蹉跌,悔之何及?

宇文泰摇头道:我料高欢前番潼关获胜,今谓我军亦当自守,必不设备。虽作浮桥,非旬日可就,此时未能径渡;我则趁此突出奇兵,不过五日,取窦泰必矣!

行台左丞苏绰、中兵参军达奚武闻罢,击节称赞,深以为然。

诸将因此计过于大胆冒险,皆怀恐惧,犹自议论不休,意见不一。宇文泰见不能说服众将,则率骑六千自广阳回至长安,征询直事郎中宇文深意见。

宇文深分析道:我若先攻高欢,窦泰必然赶赴来救,我军则腹背受敌。但我若以轻锐潜出小关先击窦泰,高欢为三军主帅,必然持中军为重,且浮桥尚未造成,亦难以分身出救。窦泰兵败,高欢兵势自沮,我再回师击之,可获全胜。丞相勿疑。

宇文泰抚掌笑道:人谓英雄所见略同,今日是也。我意已决!

遂自长安潜军东出,兵至小关,却令人扬言退保陇右,以迷惑东魏军。窦泰猝闻西魏军出其不意而至,不由惊惶失措,急自风陵南渡迎击。

宇文泰则出马牧泽,纵兵袭击,迅即大破之。

窦泰兵败自杀,传首长安,所部被俘万余人。高欢闻报大恸,当时见浮桥未完而不能渡,又因黄河冰薄难以赴救,只得命撤浮桥而退。

高欢大军甫动,早有西魏军哨探报与丞相,宇文泰复集众将商议。

众将到此时皆看出便宜,便请出战。于是宇文泰一声令下,大军自后追击而至,势如狂风。高欢见敌军追来,便命主力加紧渡河撤桥,使大将薛孤延殿后。

吩咐完毕,尚未转身之时,忽听左右大哗:主公请速上马,贼至矣!

高欢唬了一跳,果见敌军百骑冲上长堤,相距不到五十步。

都督薛孤延时在身侧,将高欢拦腰抱起,置于马上,复加一鞭,大叫一声:丞相得罪!

那匹宝马只一跳,便即窜上浮桥,向对岸跑去。薛孤延乃引五十精骑一齐上马,返身冲入西军阵中,挺刀冲突纵横,势不可挡。

这一场好战!从午至晚,只杀得红尘滚滚,人头满地。薛孤延直砍坏十五把钢刀,环顾身侧只余五人,忖度丞相高欢已渡河去运,这才涉河而去。

高欢回师晋阳,乃重赏薛孤延,迁其为梁州刺史。检点诸将,因见三路大军只剩高敖曹孤军未归,便急遣使前去传令,命其自上洛撤军。

镜头闪回,复说高敖曹。

高敖曹被命为西南道大都督,率军攻打上洛。大军起行,在渡河之时,高敖曹于岸上祭拜河神,口中念念有辞,祝道:尔河伯是水中之神,我高敖曹乃地上之虎。今经公之地盘,便请借道一行,待某得胜还师之时,可与公痛饮一番,绝不食言。

众将闻其祝语皆笑,于是渡河进军。山道峻隘,又有巴寇坚守,高敖曹转战前进,虽行军缓慢,但一路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其锋。

兵抵上洛之时,西魏守军以为神兵天降,无不恐慌悚惧。城中有上洛人泉岳、泉猛略,顺阳人杜窋等,因早闻高敖曹大名,欲密谋出城响应。

上洛刺史泉企获知其谋,遂擒杀泉岳、泉猛略,杜窋翻城逃脱,投奔高敖曹大营。

高敖曹便以杜窋为向导,围城攻打十余日,终破上洛坚城,引兵而入。刺史泉企引兵巷战,力尽被擒,来见高敖曹,立而不跪。

高敖曹:公既城破兵败,何不投降?

泉企嗔目叫道:我虽力屈被执,非心服也。

高敖曹赏其刚烈不屈,笑而释之,由此以礼劝降,命杜窋代其为洛州刺史。高敖曹攻陷上洛,又欲进兵蓝田关之时,窦泰兵败讯息忽然传来,丞相高欢所派令使随后亦至。

来使暗传丞相高欢之嘱:窦泰全军既没,军心恐有浮动,公宜速还。但因路险贼盛,将军可弃三军,只身而归可也。

高敖曹虽得丞相密令,但不忍抛弃众将,遂率全军力战而还。

降将泉企、泉元礼父子随营而退,次子泉仲遵因伤重难行,留于上洛。泉企密诫二子:为父生平志愿,不过为一令长足耳。幸逢圣运,位亚台司,乃为刺史重职。今爵禄既隆,年齿又暮,被掳敌国,前途夷险,抑亦可知。汝等志业方强,足堪立功报效朝廷。且忠孝不可两全,此去邺城途中宜各为计,勿相随陷于敌寇之手。但得逃脱回来,汝等亦当致力本朝,为父便无余恨。此后努力奉侍朝廷,不得因为父在东魏,遂亏臣节。尔其勉之!

小主,

二子泣拜领命,泉仲遵既在上洛养病,泉元礼随高敖曹东归邺城。元礼因父有言在先,便于东归途中随时留意,终得寻机逃还上洛。

泉、杜二姓虽皆为上洛土豪,但经过高敖曹征伐一事之后,乡人皆轻杜氏而重泉氏。泉元礼逃归之后,与弟仲遵阴结本城豪右,袭杀杜窋,再举城复降西魏。

西魏孝文帝诏命嘉奖,以泉元礼子孙世袭洛州刺史。

泉企自此被羁于东魏,终身不得返乡,最后卒于邺城。

高敖曹经一路奋力拼杀,终于透破西魏重围,带全部兵马退回。每当冲阵之时,高敖曹必要一马当先,故身中流矢多处,突围后伤势严重,躺于车中。

诸将绕车卫护,无不下泪。高敖曹自谓不治,对部将说道:我自随丞相邺城起兵以来,南征北战,杀敌无数,今死于沙场,并无遗憾。只可惜不得见我四弟季式,官封刺史。

说罢昏厥,被诸将载归。

高欢得知高敖曹临危此语,立即任命高季式为济州刺史。不过高敖曹命大,几度昏厥复苏,终未毙命。将息数月,竟伤好如初,且不损武艺,仍能上马驰骤,勇力不减。

高欢不胜之喜,使任军司、大都督,统领七十六位都督,与侯景、任祥在虎牢练兵。

小关之战至此结束,西魏军完胜。东魏大将窦泰阵亡,损失惨重。

高欢在晋阳命全军挂孝,为窦泰致祭举丧,厚加殡葬。表奏朝廷追赠为大司马、太尉、录尚书事,谥号武贞。

字幕: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天平四年,西元五三七年,关中大饥。

宇文泰乘胜用兵,攻占弘农,取仓廪以给军食。休养五十余日,军士体力方得稍复。

高欢乘此之际,为与窦泰报仇,亲率大军二十万兵出晋阳,进攻西魏。又令高敖曹率兵三万出河南,以为接应。

谋臣薛琡谏道:关西大饥,人以树皮草根为食,宇文泰故冒死去攻弘农粮仓。今我只需以大军围住弘农,将其军民逼进关内,西魏求战不能,求粮不得,不是饿死,即生哗变。何劳丞相深入险地,冀望战场侥幸之胜耶?

高欢不听,坚持出兵。

侯景进言:不如分前后两军相继而进,互相照应,避免一战失利,不致全军崩溃。

高欢亦不听从,乃率军自壶口经蒲津渡黄河,进屯许原西,直指长安。

宇文泰闻报高欢又来,亲率万人自弘农回师渭南,征召诸州之兵迎战。为阻东魏军逼近长安,不待州兵齐集,即令架桥渡河,进至沙苑,与东魏军仅距六十里。

双方各自扎住人马,分别派出信使,约期决战。

宇文泰亲自出营,仔细看过战场地形,复派部将达奚武带领数骑,前往侦察敌情。

达奚武领命,率领两个随身侍卫,改扮成东魏军士戎装,一阵风似地去了。

宇文泰看过地形,成竹在胸,唤过大将赵贵:卿可率五千步兵,皆持短刃,在沙苑以东十里渭曲苇丛中设伏,听我击鼓为号,齐出伏击。

赵贵:苇丛中泥泞不堪,如何必于此处设伏?

宇文泰笑道:将军不知,兵法云出其不意,无有不胜。我选于此处设伏,除芦苇高密能尽伏步兵大军之外,亦因此处地形逼仄,苇深土泞,不利于东魏骑兵展开作战也。

赵贵大悟,应命去了。

宇文泰安排伏兵已毕,便亲带兵出迎,自为中军背水列阵以待。

回顾不远处河滩上树林掩映,其地尽为砂砾,利于骑兵奔驰,心中一动,又唤过部将李弼:我分给你骑兵四千,作为奇兵置于右翼,藏于树林之中。听我号角之声,便从侧翼杀入敌军阵中,截断其军,使其不能首尾相顾。

李弼应诺,亦领命去了。

此时中军只余二千老弱,皆都衣甲不整,军哭破损。宇文泰命就地露营,来日大战。

次日平明,达奚武侦察而回,叩营还报:末将三人化装成东魏军士,昨日傍晚混入高欢营内,侦知其军中口令。查明高欢军中部署,如此如此,返回复命。

宇文泰奇道:彼军中诸将,竟无怀疑卿者乎?

达奚武答道:某只管昂首扬鞭,假作巡营督察官,将其各部军营都转了一圈,看见有衣冠不整或不遵法纪兵士,还上前举鞭乱打一顿。转了个通宵,并无一人怀疑。

宇文泰大笑,心中已有计较,乃命擂鼓聚将,分拨已定,下令列阵迎敌。

说话之间,只听马蹄杂踏,震动河岳,高欢引众大至,在沙苑渭曲对面列阵。三通鼓罢,双方分别射住阵角,留出中间三百步空地以为战场。

东魏兵将见西魏军少兵弱,不由信心大增,各欲冲阵,以建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