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江夏王——李道宗

李道宗,字承范,陇西成纪人,唐朝初年的宗室、重要将领,唐太祖李虎曾孙,北周梁州刺史李璋之孙,东平王李韶之子,唐高祖李渊堂侄。起家左千牛备身,册封略阳郡公,一生功勋卓着,参与攻打刘武周、王世充、东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为大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在唐初宗室人物中,与赵郡王李孝恭并称为贤王,唐太宗晚年,评价李道宗是与李积、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身体不适,转任太常卿。卷入房遗爱谋反,坐罪流放象州,病死于途中,后来追复官爵,以礼改葬。

李道宗,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渊在长安称帝,李道宗的父亲李韶被追封东平王,赠户部尚书,李道宗则封为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秦王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乘坚冰过黄河,屯兵柏壁,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军对峙,并同固守绛州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进逼宋金刚军。李道宗时年十七岁,随李世民前去抵抗,李世民登玉壁城观察军情,回头问李道宗:“贼人恃众想邀我决战,你认为该怎么办?”李道宗答道:“刘武周乘胜,其兵锋势不可挡,正好应当用计加以摧败。况且乌合之众不能持久,如能坚守壁垒以挫折其锐气,待其粮尽力屈,可以不战而擒获其众。”李世民说:“你的意见与我相合。”后来刘武周军果因粮尽连夜退走,唐军追至介州,一战而胜,唐军夺回河东要地,对巩固关中,尔后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李道宗功不可没。

秦王李世民又率军于洛阳、虎牢地区,先后击破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军两大势力,李道宗在此次作战中又屡建战功。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李道宗再次随李世民出征,双方相持60余日,刘黑闼暗中率军袭击李世积军,李道宗随李世民率军袭击刘黑闼军侧后以救援李积,结果被刘黑闼包围,此时尉迟敬德率勇士冲入包围,李道宗与李世民趁势脱险。

唐封宗室李道宗等十八人为郡王,李道宗为灵州总管,朔方割据势力梁师都据夏州,遣其弟梁洛仁带几万突厥兵包围灵州。李道宗据城固守,并寻隙出击,大败突厥军,唐高祖闻讯后,称道不已,并对左仆射裴寂、中书令萧瑀说:”如今道宗镇守边陲,以寡制众,从前魏朝任城王曹彰有退敌之功,道宗勇敢,与之相似。“遂封李道宗为任城王。

当时,突厥与梁师都相勾结,派郁射设进驻五原故地,李道宗率军将郁射设赶出五原,振耀威武,并向北开拓疆土千余里。此战,李道宗采取据城固守,待敌懈怠的策略,一举击败突厥,并为大唐开疆拓土。突厥分路南下攻扰唐边境,李道宗率军击败来犯灵州的突厥军,拜鸿胪卿,历左领军、大理卿,唐太宗将经略突厥,又拜李道宗为灵州都督。

突厥军进扰凉州,唐太宗以此为借口,诏命任城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率所部反击突厥。同时以并州都督李积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共率兵十余万,皆受李靖节度,分六路共同反击突厥,李道宗在灵州击败突厥兵。

李靖率所部大破颉利可汗部,颉利可汗逃往灵州西北的沙钵罗部,欲投奔吐谷浑。李道宗领军进逼,让苏尼失交出颉利,俘颉利可汗送回长安,苏尼失举兵投降,至此漠南之地遂空,北部边境数十年无大战事,李道宗因功赐实封六百户,召拜刑部尚书。灵州斛薛部反叛,李道宗率部追击,将其击破。

吐谷浑伏允可汗依其臣天柱王之谋,进袭唐廓、兰州,使唐通往西域的咽喉凉州受到威胁。唐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军反击,追至青海湖后班师,吐谷浑再次寇扰凉州,唐太宗大为震怒,下决心大举征伐吐谷浑。起用已致仕的右仆射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以李道宗和兵部尚书、积石道行军总管侯君集为副将,同时出征的还有凉州都督、且末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岷州都督、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利州刺史、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和归唐的东突厥及契苾何力等军。

吐谷浑闻唐军将至,退走嶂山,已距唐军几千里,诸将商议准备回军,李道宗则坚持追击,得到李靖的同意,李道宗遂率偏师急行军十日,在库山追上吐谷浑部。吐谷浑部凭险殊死作战,李道宗派千余骑逾山袭其后,吐谷浑腹背受敌,大败而逃。伏允可汗烧尽野草,轻兵入碛,李靖分兵两路追击,自李大亮、薛万彻等部由北路切断其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伏俟城;李道宗和侯君集等部由南路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在无人的苦寒之地行军二千余里,在乌海追上伏允可汗,大破其众,俘其名王骁将。

李道宗迁礼部尚书,改封江夏郡王,同时被封的还有河间郡王李孝恭,不久便因贪赃入狱。唐太宗因此事对侍臣们说:“朕拥有四海之富,士马如林,如使车辙之迹周遍天下,游观而不止息,采取绝域之奇玩,海外之珍馐,难道不能得到吗?只因劳累民众而自我作乐,因而不为。人心不知满足,应当以义加以节制。如今道宗已封王爵,禀赐甚多而贪求不止,岂不令人鄙弃!”于是罢免李道宗的官职,削其封邑,以郡王身份归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多弥可汗再次发兵进犯夏州,唐太宗诏令李道宗征发朔、并、汾、箕、岚、代、忻、蔚、云9州兵马镇守朔州;右卫大将军、代州都督薛万彻、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征发胜、夏、银、绥、丹、延、鄜、坊、石、隰十州兵马镇守胜州;胜州都督宋君明、左武侯将军薛孤吴,征发灵、原、宁、盐、庆5州兵马镇守灵州;又命执失思力征发灵、胜二州的突厥兵,与李道宗等人相互呼应,薛延陀军入塞,见唐军已有防备,未敢贸然进攻。

侯君集击破高昌返回后,心中颇为怨恨不满,道宗曾从容上奏说:“君集智小而言大,必为祸首。”唐太宗问为什么说他必会谋反,李道宗回答说:“见其忌嫉而矜其功勋,耻其位在房玄龄与李靖之下,官为尚书,而常怀郁郁不平之气。”唐太宗说:“君集确实有功,也有才干,我怎会吝惜爵位呢?只是还未轮到他。你不应该随意猜测,让人猜疑自危。”不久君集谋反事发,唐太宗笑着说:“正如你所推测的那样。”

唐太宗出兵征讨高句丽,先派营州都督张俭率轻骑渡过辽河侦察形势,张俭畏敌,不敢深入其境。道宗奏请率百骑前往,唐太宗表示同意,与他商讨返回的日期,他说:“臣请用二十天奔走于路,留驻十天观览山川形势,然后还见天子。”随即喂饱战马备好行装,沿南山深入贼地,观察险易地势,测度扎营布阵便利之处。将要返回时,恰遇高丽军队绝断归路,道宗另走小路,按期谒见唐太宗。唐太宗说:“孟贲、夏育之勇何以过此!”赐予黄金五十斤,绢帛一千匹。

李积采用疑兵之计,秘密北上直趋甬道,从通定镇渡过辽水,到达玄菟,高丽大骇,各城皆闭门自守。李道宗率数千人马到达新城,派折冲都尉曹三良率十余骑兵逼近城门,守军不敢出战,李道宗与李积合兵攻打盖牟城,攻取该城,俘虏二万余人,获粮食十余万石。

唐军进至辽东城下,高句丽步骑兵四万余人救援,李道宗率四千骑兵迎击,军中士兵都认为众寡悬殊,不如挖深濠沟加高壁垒坚守,等候大军到来时在战。李道宗说:“不可,贼人赴急远来,其兵必定疲惫,我军定能一鼓而摧。不把贼寇留待君父扫除,我等既为前军,就应当扫清道路以迎大驾,还等待什么呢?”李积也认为有道理,遂与高丽军展开激战,行军总管张君乂接战不利,败退。李道宗收集散兵,登高观察敌阵,见高丽军阵形混乱,遂率领几十名骁勇骑兵冲击敌阵,左进右出,右进左出。李积又领兵助阵,大败高丽军,斩首千余级。唐太宗御驾渡过辽水,驻扎在马首山,对李道宗大为赞赏,赐奴婢四十人。

唐军进至安市城时,唐军久攻不下,李道宗率部在安市城东南筑土山,逼近城墙,士卒轮番作战,每日达六七次,唐军用冲车和发射石块,撞开城墙垛,城中随即立木栅栏以堵塞缺口。李道宗脚部受伤,太宗亲自为他针灸,并赐给他御膳。唐军昼夜不停地加筑土山,共用60余日,土山顶离城只有几丈,可以向下俯瞰城内。此时,李道宗让果毅都尉傅伏爱领兵驻守在山顶,以防备高丽兵突袭,不巧的是土山坍毁,压向城墙,城墙也崩塌,正赶上傅伏爱擅离职守,使数百名高丽兵从城墙缺口处出来迎战,乘混乱之机抢占了土山,挖沟堑守护。唐太宗大怒,将傅伏爱斩首示众,命诸将攻城,但唐军连攻三天未能夺回。李道宗光着脚到唐太宗的麾旗下请罪,唐太宗说:“你的罪按律应当处死,但朕认为汉武帝杀掉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视,况且你有破盖牟、辽东的功劳,所以特赦你。”

李道宗被任命为瀚海道安抚大使,与其他几路唐军一起讨伐薛延陀。薛延陀的多弥可汗见势不妙,逃到阿史德时健部落,却被回纥兵围攻,多弥可汗被杀。部众拥立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伊特勿失可汗向大唐朝廷上书请和,要求驻留在郁督军山北麓,唐太宗表示同意,派李积和崔敦礼前往安抚,李积发现伊特勿失可汗并非真心归附,而是暗中图谋不轨,就和李道宗一起,在郁督军山北痛击薛延陀,斩首五千余级,俘虏薛延陀男女三万余人。李道宗渡过沙漠,追击薛延陀,与数万余众激战,斩首千余级,追出了两百里,灭薛延陀之战取得了完胜,咄摩支被带回京城献俘。

李道宗因身体不适请居闲职,转为太常卿,加授特进,增实封并前共六百户。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因谋反被杀,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一案牵连了众多的皇亲国戚,其中包括长孙无忌一向忌惮的吴王李恪,还有与长孙无忌、褚遂良有宿怨的江夏郡王李道宗。在这场血淋淋的权利斗争中,驸马都尉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被斩首示众,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巴陵公主、高阳公主都被赐死,李道宗持身再正,也逃不出报复式的清洗,被流放象州,在路上就病逝了,享年五十四岁。权利斗争周而复始,武则天得势,长孙无忌、褚遂良重蹈李道宗的命运,李道宗又被追复爵邑。

李道宗,晚年颇为好学,敬慕贤士,从不以势凌人,在唐初宗室之中,只有他和河间郡王李孝恭最受时人的称赞。有一件事情足以证明他的心胸,李世民大摆酒宴,尉迟敬德也在邀请之列,尉迟敬德发现有人的席位排在自己之上,大为不悦。任城王李道宗出面劝解,尉迟敬德一拳打在他的脸上,差点把李道宗的一只眼睛打瞎,但是李道宗并未与尉迟敬德计较。李世民非常生气,事后严厉警告尉迟敬德,“我以前一直认为刘邦对功臣做得太绝,自己当上皇帝后,希望君臣能够和睦相处。但是看到你如此无法无天,才知道当年刘邦杀韩信,实在是迫不得已。这次我可以原谅你,你以后一定要自我约束,不要日后追悔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