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推背图》——李淳风

李淳风,道士,岐州雍县人,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生于岐州雍,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李淳风经推荐成为唐王李世民的记室参军,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着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太宗采纳7条意见,授于李淳风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鞠躬尽瘁40年。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的名着《乙巳占》,是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着,他和袁天罡还被传说为《推背图》的作者。

李淳风,生于岐州雍,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父亲李播,在隋朝时曾任县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家、阴阳之学,9岁时远赴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

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时年17岁的李淳风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着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引起时人重视,太宗采纳他的7条意见,授他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充分展现其才智。

李淳风在太史局学习和研究天文、历法、算学以及天象仪器,颇有所得。不久向唐太宗上疏,建议改制浑天仪,太宗欣然同意,制成新浑仪,即铜铸浑天黄道仪。将古代的两重浑仪改为三重,最外为六合仪,中间是三辰仪,最内系四游仪。在此之前的浑天仪,只相当于四游仪及六合仪两个层次,此仪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均可测定。太宗以功加授李淳风为承务郎,令其将浑仪置于凝晖阁。他在研制浑仪过程中,研究了古代浑仪的发展与特点,写成《法象志》七卷,评论了前代浑仪得失之差。

李淳风官至太常博士,官至太史丞,撰写《晋书》时,他写的《天文》《律历》《五行》三志,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尤为精微。获封昌乐县男,又与国子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受诏审定并注释《十部算经》,颁行于国子监,这部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算学教材,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学校中沿用多年,且是考核技术官吏的一部重要书籍。闻名中外的计算球体体积的“祖暅定律”就是李淳风注释《九章算术》时,介绍传播开的。

李淳风根据近40年的观测、推算,认为傅仁均的《戊寅元历》漏洞百出,要求废除,另造新历,得到唐高宗的支持。他根据隋代天文学家刘焯的《皇极历》,并有所损益,借鉴其先进的计算方法完成新历,并很快应用,称作《麟德历》,并传入新罗。又经过长期观察树木被风吹动的状态,在其所着的《乙巳占》中,将风划分为八级,是世界上给风划等级最早的人。

据唐代档案《甲库甲历》记载,李淳风为“溘逝”,唐高宗李治又颁“追复诏”,追复李淳风为“太史令”。李淳风一生着述颇丰,除《五代史志》,还有《乙巳占》《皇极历》一卷、《悬镜》十卷、《文史博要》《典章文物志》《秘阁录》十几部,并对《齐民要术》《本草》等几十部书籍进行过校注。

《推背图》是中华预言第一奇书,传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袁天罡和李淳风编写的。传说,袁李二人精通阴阳八卦奇门术数,道术高深,并具有洞察未来的“天眼神通”,因李淳风夜观天象,结合“武周代唐”之言,于是一时兴起,开始预言推算;李淳风以术数易卦推衍,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唐朝以后两千年的历史。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六十象所述,是以《推背图》之名由此而来。

《推背图》融合了易学、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预言了从唐木运开始乃至清火运世程近两千年,一直到社会共产共和的世界大同,即将发生在重大社会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未来学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