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清河房氏——房彦谦

房彦谦,字孝冲,齐州临淄人,东魏到隋朝官员,清河太守房熊的儿子,唐朝名相房玄龄的父亲。北齐时期,起家广宁王高孝珩主簿;隋朝开皇初年,授吏部承奉郎,迁监察御史、秦州录事参军,以朝集使入京,与左仆射高颎总论考课之法,得罪权贵,迁长葛县令,拜鄀州司马。出为泾阳县令,卒于任上,时年六十九,后凭借儿子房玄龄的功勋,获赠使持节、都督徐泗仁谯沂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临淄县公,谥号为定。

清河房氏,原籍为清河郡东武城县,可以追溯到东汉司空房植,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后燕的太尉椽,便跟随慕容德南渡黄河,把家人带到了青齐之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属于清河房氏后来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

房彦谦,曾任北齐广宁王高孝珩主簿,系其亲信幕僚,北齐灭亡后,曾打算与亲朋故旧光复北齐,但未成功,未仕北周。隋朝时,担任司隶刺史,其子房玄龄随居长安,朋友众多,交游广泛,迁葬之时,名流故旧到场者多达二千余人。

房彦谦,娶出身陇西李氏为妻,生下独生子房玄龄,房玄龄为唐太宗开国时期的谋主,被唐太宗认为是开国第一功臣,并在贞观时期总领朝政二十余年,直至病逝,房玄龄是唐朝任期最长的首辅,其次是唐玄宗时期总领朝政十九年的李林甫。

房彦谦18岁时,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其职责既像今天的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其清正廉洁,被评为“天下第一”,并因此而晋升郡司马。

史书记载,当他离职高升之时,地方百姓拦路挽留,并为其立碑颂德。从皇帝到辽东,担当了一阵扶余道监军,后来因过于耿直,得罪了权贵,被迁为泾阳县令,69岁病逝于任上。房彦谦为官清廉,所得俸禄大多周济了同事亲友,以至于史书称其为“家无余财”。

房彦谦曾经和其子房玄龄说过:“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他的这种高风亮节得益于他的人生经历,虽然他出自名家士族,但他幼年时期生父就亡故,15岁过继给叔父,继母去世时,他绝食五日,以示孝心,在家中,凡有时鲜果蔬父辈不吃,他绝不先尝,其孝行名扬乡里。同时,他也十分好学上进,7岁时就读过万言书,长大后,还擅长书法艺术。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他以深厚的影响,因此,他也能够培养出房玄龄这样的一代名相,大唐重臣。

经唐太宗恩准,房彦谦的灵柩由其子房玄龄,迁葬回历城故里祖坟,朝廷追赠其为“徐州都督、临淄县公”,并特派了官方的鼓乐仪仗队从洛阳护灵到历城,灵柩所过州县费用不足部分均由地方政府资助祭奠,同时国家还动用了千余士兵为之送葬,亲朋友好参加迁葬仪式的有2000多人,这次迁葬可以说是唐朝初年一件盛事,轰动全国。

欧阳询则是隋唐时期的着名书法家,他所创立的书体被称为“欧体”,他和当时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书法“四大家”。欧阳询书写碑文的时候已经74岁。两位花甲之人应邀为房玄龄的父亲撰文书丹,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房彦谦灵柩迁葬的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