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年又问道:“杨百户,对这个江瑞,你有详细了解过吗?”
杨一平的脸上显出一些古怪的表情,终于道:“在这个案子之前,其实江瑞已经就很出名了,但他的出名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才识,或者说他办了天大的案子,毕竟他只不过是偏远东海边上一个小县城的七品官,根本入不了流,更不了旁人的法眼。”
说到这里,他发现自己似乎失言了,连忙向张卫年道歉道:“张大人,我并非歧视县令这个官职,没有影响您,你可别往心里去!”
张卫年摆摆手,自嘲地笑笑:“杨百户不必如此拘谨,您说得没有错,以前我去神京赶考的时候,听过一个笑话,说我大渊朝的七品官,比神京护城河里的王八还要多,看我们县令,还不如看护城河的王八。”
杨一平干笑两声,不敢接话,继续道:“可是这个江瑞却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以至于名满神京。”
众人都有些好奇,李屠夫问道:“是什么样的事情,你刚才说他没才识也没有破案能力,嗯,他的县紧靠的东海,莫非他打败了来自海上的倭贼?”
“也不是!”杨一平摇摇头,压低了声音,小声道:“咱们的皇上相信道术,以为只要精通道术,便有机会飞升,这个只怕天下都知道,可是朝中大臣大多不敢提这个事,即使那些号称最清流的御史们,也只敢隐晦的旁敲侧击,不敢正面上奏抨击,可这位江瑞,却上了一道疏,说皇上沉迷道术,荒废朝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应该向天下道歉!”
一众人都张大了嘴巴,李屠夫问道:“这个人看来是一个很会投机,也很敢冒险的人,用这样的方式博出位,可以算得上狗胆包天了!”
杨一平却道:“他也不算投机,皇上收到这位奏疏的时候,当时就大发雷霆,命人去清查这个江瑞,却发现这个江瑞还真的十分清廉,堂堂一个县令,却穷到家徒四壁,连佣人都没有一个,甚至快连米都卖不起了。
他还在家中备了一口棺材,听到上使到来的时候,自己直接躺到棺材中等死,让上使哭笑不得,上使把这个情况告诉皇上以后,皇上也就消了气,没有再处罚他,反而嘉奖了他一些银两,改善他的生活。”
众人更加惊讶,齐齐瞪大了眼睛,张卫年竟然有些向往,一边叹气,一边赞叹道:“这位江县令,可当真是壮哉,他这是做了我们所有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啊!”
李屠夫却在一旁不以为然:“这个人要不是个天才,要不就是个白痴,总而言之,绝对不可能是正常人,正常人干不出这个事来!”
杨一平和杜西川都深以为然。
张卫年却道:“我与李先生的意见不一致,这个江瑞先是调任甘青清吏司任主簿,然后又担任主审,而且现在是三司会审,主审必定是皇上钦定的,说明皇上实际上很赏识他的能力,而这一次让他担任主簿,实际上是给他一个机会证明自己,如果江瑞真的做到符合皇上的心意,也许就能一飞冲天,如果做得不好,皇上必定会公仇私仇一起报,当时候这个江瑞的日子不会好过。”
杜西川一直在静静地旁听,这时候突然插嘴问道:“从这位江大人上书到调任县令大概经历了多久?”
杨一平侧着头想了一想,回道:“具体的时间我也不清楚,大概是一个月左右吧?”
杜西川心里咯噔一下,皱着眉头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性,大约四十余天前,俞不凡带着圣旨来到这里,然后便在凉州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故。
而与此同时,江瑞却莫名其妙上了一道奏疏,通过皇上的调查,让天下看到了一个最清廉的忠臣,就因为这个忠臣很清廉,所以一个七品的县令,在一众四五品的官员脱颖而出,竟然成了主审,这其中是偶然,还是皇上一早就计划好的?又或者是有人在引导着皇上向这样的方向在前进?”
杜西川的话,让众人不由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张卫年首先表示反对道:“天下的知县不少于千数,每个月都会有调动,而且自大渊成祖以降,知县的任命和调动已需由皇上亲自批准,如果皇上真要用这个江瑞,让吏部出一个嘉奖,告知天下他清廉即可,完全不必要搞得这么复杂。”
李屠夫显然也赞同张卫年的意见,说道:“我也觉得没有必要想得这么复杂,按我的想法,这次案件真正的主审,应该是锦衣卫的都指挥佥事段不平。
三司会审,一般是在案件调查清楚,到审判阶段才会开展,而调查缉捕的任务,现在一般由锦衣卫在执行。
而现在这个阶段,根本没有到案件的审结阶段,完全用不着三司会审。
而搞情报的都知道,段不平才是整个大渊朝中皇上最信任的人,锦衣卫中流传的一句话,流水的指挥使,铁打的指挥佥事,他是代表皇上意见的,最终皇上可能会按照他的意见定案。
所以,按我的理解,皇上这一次,可能要大搞,所以他让江瑞这个愣头青来让出这个面,搞一场大诛连,再除掉江瑞,安定天下人的民心,他让段不平在旁边盯着,既能保证案情按照皇上的心意审结,又可以堵住那些御史的嘴,保护段不平。”
说到这些,李屠夫突然向杜西川眨了眨眼睛,杜西川愣了一下,突然想起来了,去云家抢亲的那天,在陋巷之中遇到的那个九境高手,他扔给自己一块牌子,上面写得,正是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屠夫曾经说,这个指挥佥事,就是段不平。
那天他们就怀疑,段不平无缘无故不应该出现在这里,那个高手扔牌子的目的,极可能就是一个圈套,可现在段不平居然要真的出现了,那么,那天出现在陋巷之中的,会是真的段不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