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采用“木罂渡河”的战术活捉了魏豹,灭了魏国。
消息传到荥阳刘邦耳朵里,可把刘邦高兴坏了,连摆了三场宴席。
当时刘邦端起酒杯敬张良:“子房,你的12字奇谋妙计果然牛叉,韩信灭魏初战告捷,接下来赵、燕、代统统是韩信的菜,哈哈哈……”
张良微微一笑,手中的酒杯神经质地抖了一下,君臣二人碰杯一饮而尽。
难怪刘邦夸张良,他的脑瓜确实与众不同,估计只有姜子牙、鬼谷子能和张良媲美。
刘邦记得很清楚,那时刚占领了荥阳,张良在一次战术研讨会上,针对项羽据守成皋的局面,向他献上了12字奇谋妙计,即“正面坚守,侧翼发展、背后袭扰”。
张良战术核心是,让汉王刘邦牵制住项羽的主力,命韩信乘机在两翼拿下项羽的地盘。
派彭越在梁地与项羽开展游击战,袭扰项羽。
彭越是西汉时期的游击司令,是个打不死的小强,他常常灵活运用战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项羽拿他没有一点办法。
然后命令英布从淮南地攻击楚国都城彭城,牵制项羽,让他在荥阳和彭城之间来回奔波,消耗其精力。
张良的这条计策,成了刘邦在楚汉战争前期的作战指南。
最后刘邦说:“子房妙计安天下,只要三管齐下,项羽焉能不败!”
……
每当刘邦想起那些反复无常的小人,就恨得牙痒痒。恨那些投降项羽的诸侯甚至超过了恨项羽。
楚汉相争时,诸侯们就像那“墙头草”,哪边风硬往哪边倒,刘邦得胜归汉,项羽得胜归楚。
在彭城一战刘邦被项羽打败,随后,诸侯们纷纷“背汉向楚”。
曾经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如今成了项羽的小弟,变成了刘邦的敌人。
“灰尘不扫永远在那里,敌人不打永远不倒!”刘邦暗自发誓要收拾这些小卡拉。
刘邦想起了赵国丞相陈馀和赵王歇。
自彭城一战,刘邦被项羽打败,陈馀转头就投靠了项羽。
当然陈馀背叛刘邦是有原因的,原来陈馀发现张耳还活着,自己被刘邦骗了。
当初刘邦邀请陈馀加入战队进攻彭城时,陈馀提出要刘邦杀了张耳。
刘邦不想杀张耳,就杀了一个像张耳模样的人,骗陈馀说杀了张耳。
随后陈馀发现张耳活得好好的,一怒之下投靠了项羽。
刘邦为报复陈馀,让手下传话韩信灭魏后,考虑一下是不是灭掉赵国?
同时商量是不是让曹参回来帮着守荥阳。
曹参是员猛将,刘邦意思是让曹参回荥阳,然后让张耳替换曹参的位置,二人对调一下。
刘邦考虑张耳和陈馀是死对手,应该让张耳出出气灭掉陈馀。
也有利用张耳对陈馀的愤怒,调动其积极性的想法。
刘邦这个老板当的好,决不自作主张,都是和在外的将领商量事情。
提出自己的指导意见,让将军拍板定案。
韩信思索片刻,拿过纸笔写了一封信,交给曹参一并带回。
信的内容写了韩信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主要有这么几点:请求汉王增兵3万,计划先攻打代国,赵国,燕国,然后向东攻打曾经的盟友齐国,最后向南切断楚军的粮道。
完成这一系列任务,最后与项王在荥阳碰头,共同迎击项羽。
韩信原文是:〖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会尽于荥阳〗
韩信嘱咐曹参把信面交汉王,虽不舍放曹参走,奈何老板发话了,只能遵命执行。
“曹将军,刘老板让你回荥阳,这样吧,你捎带把魏豹以及他的姬妾父母一并押去荥阳,听凭老板的处置。”
曹参拱手遵命。
……
长话短说,曹参带一队人马押着魏王豹以及家眷回到了荥阳。
同时张耳带3万人马,去了韩信的驻扎地——魏国的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
项羽灭魏后在平阳休整。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单说那刘邦在荥阳审问魏豹,魏豹知道不认怂必死无疑,于是扑通一声跪倒磕头如捣蒜。
“汉王,大人不计小人过,我就是一个屁,你就把我放了吧,我上有老母下有妻儿,他们还需要我照顾,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效忠汉王。”
呜呜呜……魏豹一个大男人哭了。
刘邦看着魏豹的怂样,差点笑出声来,但是他故作威严。
他知道魏豹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就是根墙头草。这种人起不了主导作用,杀他如碾死一只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