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果然一缺钱刘巴就来了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2151 字 2个月前

如前所述,要想学习后世唐宋时的租庸调法/代役法,把百姓的缴钱、纳粮、服徭役这三项义务贯通起来,允许百姓自行选择折抵,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保障,就是市面上要有足够的硬通货供应。

无论是铜钱还是蜀锦,只有市面上存量储备足够多了。才不会发生百姓想卖粮或者缴代役钱时、钱荒通货紧缩物价下跌。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增加铜的产量,增加铸币。要么就是增加蜀锦的产量,然后给货币一个绑定价值的通兑品,就跟后世的“石油美元”绑定一样。

诸葛瑾也算是深谙经济常识的,这个问题很容易想清楚。

于是,他就趁着这段时间,每每抽空去武昌附近的大冶铁矿视察。因为那里不仅有铁矿和冶铁厂,还有大规模的炼铜和铸币工坊。

自从七八年前开始,豫章郡的铜矿一直在扩大开采,把源源不断的粗铜运到武昌周边,然后用于打造各种需要耗铜的器具,或是直接熔化精炼后铸币。

诸葛瑾这次去视察,也是想再考察一下炼铜的技术,是否还有可以优化的,再查漏补缺尽量想办法提升产量,能提多少提多少。

可惜,他前世脑子里留下的那点化学知识,当年就已经基本用上了。

现在想凭借个人的钻研努力,再进一步,实在是非常困难。

最后,诸葛瑾也只能把那些古人能懂的原理,向大冶工坊的骨干工匠和管理官吏细细教授,让他们群策群力想办法,能优化一点是一点。

如此一番努力,最后也只是稍微略有收获,提升幅度很是可怜。花了不少投入,最多也就让铜矿和铸币厂分别增产个一两成。

从穿越者的角度而言,这点成绩实在不算大,但一番折腾,声势倒是闹得不小。

没过几天,武昌城内外的刘备军官员,基本上都知道主公和诸葛司徒如今在抓铸铜钱的事儿——好在流传出去的,也就只是这些无关紧要的风声,技术细节自然是不可能泄露的。

从这些直接情报里,并看不出刘备和诸葛瑾狠抓炼铜、铸钱的实际目的。大部分人都没多想,只以为主公突然变得贪财了,或是有太多封赏要发,没钱了。

但也有极个别眼光敏锐、却没有身居高位的,凭借着自己的揣测,推断“莫非是主公和司徒觉得未来可能会出现铜钱短缺,需要防患未然”。

诸葛瑾因为专注忙于技术上的事情,一时倒是没注意这些风声。

……

这天已是六月底。

诸葛瑾在折腾了个把月炼铜铸币的事儿之后,见再难有所进步,一度也陷入了思维的瓶颈期。

这天一早,他又一次例行去大冶矿区附近的铸币厂视察,巡视完工坊、再度一无所获后,他偶然走到铸币厂的原料仓库,走马观花胡乱看了一圈。

无心插柳之间,他忽然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铸币厂的原料库区里,银子的储量比他想象得还多些。

诸葛瑾当然知道,豫章郡的那几个大铜矿,也有伴生白银的。

只是前几年白银的伴生冶炼比例不是非常高,而且总产量不怎么可观。所以就算有些银子产出,刘备军也都是直接铸为银铤放着当储备,并没有当成流通货币利用起来。

这也不是刘备军高层眼光问题,而是汉朝的时候,只有黄金和铜分别作为大小额流通货币,银的地位比较尴尬,虽然也能用来折抵计价,价钱却不是很稳定。

要把银子直接当成货币,肯定会费一番手脚,还要重新订立规制,还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因为铜银比价不合理而出现套利空间,被人挤兑……

总之,要在现有货币体系里,成规模的插入一种新的货币媒介,这事儿肯定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搞定的,需要长期磨合。

之前刘备军在钱财硬通货方面也不是很匮乏,当时主要抓的是粮食和布匹、铁器,还有造船产能,那些才是战时状态下的关键。所以对于白银库存的直接利用,也就有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