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疯狂赶路

通过他们的谈话,苏夏发现他们很多都是从隔壁县逃难到安阳县的,有少数是安阳县的百姓。

安阳县的县令不愿收纳难民,更别说开仓赈粮,同时县令还担心他们会扰乱安阳县百姓的心,所以逼得他们不能走官道,只能走山野小路。

这群逃荒队伍里有些人已经逃荒至少大半个月,因为县城不让进,无法补给,所以他们才会往村子和镇上走。

一来不会被官兵驱逐,二来还能用银钱换些粮食。

这样一来,倒是让原本消息闭塞的一些村庄也察觉到不好的苗头。

恰逢干旱,种不上粮食本就让人焦虑,这下又听说边关可能守不住,那还得了?

有些村民胆子大,顾不得其他,反正别人都逃了,也不差他们那点人,便连夜收拾东西也开始逃荒。

有些人不想背井离乡,更不信边关会这么容易就被攻破,想着这么多人都逃了,以后这里人少,他们正好可以捡个漏。

逃荒队伍中,有的是一个村、有的是一个家族、有的是一家人,鲜少有和她一样是一个人赶路的。

她知道,现在是逃荒前期,几乎每家每户都带了粮食和水,不到万不得已时,大家都不会铤而走险去抢别人的粮食。

但她始终和流民保持着一段距离。

她赶路时流民也在赶路,其他流民休息一刻钟,她就休息半刻钟。

到了中午日头最晒的时候,苏夏抬眸看着刺眼的光晕,感觉这完全不是春日的太阳,简直和夏天的有得一拼。

她拿出一件衣裳,也顾不得是之前打劫自己的人穿过的,直接包在脑袋上,立刻闻到一股汗臭味,险些没把她熏吐。

再这么走下去,她担心会中暑,便找了一处阴凉的地方坐下歇着,同时抓出一小撮炒粟米放进嘴里嚼着。

干嚼炒粟米有些干,她喝了两口水才把嘴里的粟米咽下。

苏夏吃东西时也不忘观察四周,见旁边还有两棵小小的蒲公英,心头一喜,直接扯起来,甩了甩泥土便装进背篓里。

有人发现她挖到野菜,也开始在四周寻找,倒是真让他们找到些可以吃的野菜。

虽然小棵,但总比没有好。

苏夏在自己坐着的周围找野菜,又挖到三棵,后来没有再发现野菜,也就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