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灾期间,为了应对目前满地淤泥的情况,乌兰上将找人按照网上的介绍做了一批滩涂泥撬出来。
滩涂泥橇是一块前端翘起的木板,形状狭长,中间有扶手,是沿海地区常用的一种生产与运输工具。
渔民都在扶手前面放一块长形小木板,装鱼的塑料筐就放在上面。
这个神奇的工具是四百多年前由戚继光发明的。
福州市文史专家曾意丹介绍说,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猖獗,明朝军队从浙江打到福建沿海,但是到马鼻以后一直攻打不下来,原因是倭寇占据了马鼻海域中的一个小岛。
这个岛涨潮的时候船可以过去,但是一退潮周围都是滩涂,走在上面脚会陷进去,很难攻打。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农历四月末,倭寇退兵藏在连江马鼻。
当时的副总兵戚继光就制作了“泥橇”,把四百多名倭寇全部歼灭,取得大捷。后来“泥橇”也一直用在战场上,成为灭敌的重要武器。(1)
当然,现在用的不可能就一点点大。新的滩涂泥撬约有两个双人皮划艇那么大,一人控制方向,后面由水系异能者来利用异能和泥地的水提供动力。
另有几艘普通渔船大小的泥撬,则由进化后的飞禽来拖行。
一艘艘泥撬从指挥中心飞快的向着中山路驶去,只能憋在家里的幸存者们从窗户上看着自由滑翔在泥地上的人们啧啧称奇。
赵云自然也早就待不住了,收了一条泥撬在空间里,也跟着出了门。
只不过她不需要泥撬,三级大圆满的水系异能足够让她在双脚上形成两条像是双板雪橇一样的水撬,可以在泥地上自由自在的行动。
在赶往中山路的途中,赵云听到身后有人叫自己:“赵云女士!赵云女士!”
赵云一愣,谁呀,叫的这么一板一眼的,声音还有点耳熟。回头一看,三只翼展近一米的巨大玄凤鹦鹉拉着一艘大号泥撬从后面追了上来,泥撬上还坐着一个紧紧抓住扶手的军人。
“哟呵,凤静静,好久不见!”赵云停下身形,等着它们追上来。
“来了来了!上来!我们带你走~”凤静静等鸟加快速度来找赵云身边。
赵云也没客气,直接跳上泥撬,坐在那个不知道是晕车还是晕撬的军人旁边,和他打了声招呼后说:“以后你们叫我云姐就行,赵云女士,听着好奇怪啊。”
“好嘞!走着!”凤静静似乎比初次见面的时候活泼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