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听到堂堂太子居然没有认真学习过儒家经典,不禁感到惊讶和失望。她决定要好好教导这位未来的皇帝,让他了解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学说。于是,她开始详细地讲解儒家的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着作。
除了介绍儒家的基本教义外,孔氏还谈到了古文、今文经学的区别,以及各派对于经典的不同解释和传承。她强调了儒家学说中的仁爱、礼义、忠诚等重要价值观念,并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些观念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
此外,孔氏还着重讲述了孟子与荀子思想中的“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这个话题引发了刘焉极大的兴趣,他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两人就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直到天光微亮才罢休。
整个夜晚,刘焉沉浸在儒家学说的世界里,不断汲取知识,思考人生哲理。而孔氏则因长时间的讲学感到疲惫不堪,但看到太子如此投入,她也倍感欣慰。最终,她不得不强行拖着刘焉去休息,承诺日后会继续向他传授儒家学说。
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刘焉每天都听取孔氏讲授儒学,同时也聆听卫氏讲解兵法,以及太子妃吴氏讲述楚辞、黄老、楚墨、名家等学派的思想。此外,一些未受蛊惑的士子也前来分享他们的学识,让刘焉受益匪浅。
然而,以六傅为首的东宫属官们察觉到情况不对,担心太子被完整的百家思想所左右,失去对他们的重视。于是,他们急忙拿出删减过的“仁义道德,天人感应”等内容来劝说刘焉,试图引导他回归所谓正统的学识。
然而,如今的刘焉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再轻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左右。他深知各个学派的学说皆有可取之处,应当全面吸收,融合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观点。
于是,他将这段时间的思考成果整理成册,派人送往咸阳,呈递给父皇审阅。同时,他也在信中恳请刘胥为他重新挑选一些优秀的老师来教导他,最好能够涵盖百家学说,且不藏私地传授知识。
两个月后,刘胥才收到了太子的来信。当他读到太子信中的想法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短短时间内,刘焉已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让刘胥感到十分欣喜。
只要儿子还有得救,一切就还来得及。他立刻行动起来,从平民出身的学官中精心选拔出一批百家名师,派遣至太子所在之地。与此同时,他还选派了一批长期未能得到晋升的底层官员一同前往。
这批人中隐藏着来自各个机构的成员,其中包括内卫、察事和邦谍等。他们身负特殊使命,将秘密监视太子所管辖的地区,并搜集相关情报。这些情报最终会被上报给东宫内宫主官黄门侍郎裴乐。
裴乐并非普通宦官,而是皇帝特意安排在太子身边的眼线。他肩负着重要任务,需要时刻关注太子的一举一动,并及时向皇帝汇报。然而,在接到皇帝的密旨后,裴乐的职责发生了变化。除了继续汇报太子的动态外,他还成为了太子管辖区域的情报主管,负责汇总各方情报并递交给太子。
此外,一百余名中低级军官也从大秦各地被抽调出来,奉命前往太子身边待命。这些军官同样出身于平民阶层,由于受到世家势力的压制,他们在仕途上难以有更大的发展。而现在,他们获得了一个新的机会,有望在太子的麾下展现自己的才能。
与这些军官一同到来的,还有一道明旨。根据旨意,这些人将在西极州组建一支常备军,其主要职责是防守各地,并密切监视北非六国的动向。这支军队的组建对于维护边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显示出皇帝对太子的信任和期望。
在妥善处理完北非属国的事务后,刘焉马不停蹄地前往春岛以及西极州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最终将落脚点选定在了左贤王城。接下来,他开始着手对西极州进行郡县划分工作。由于目前人口数量有限,暂时只设立了三个郡,而没有设置县一级行政区,所有的百姓都将围绕着三座郡城展开日常生活。
这三个郡分别是:位于原左贤王城所在地域的镇西郡(现今西班牙南部),原右贤王所占据的安西郡(现今葡萄牙和西班牙西南部地区),以及后世莱昂所处的定西郡(现今西班牙北部)。
这片土地广袤无垠,但人烟稀少。大多数原住民已随匈奴一同离去,而少府即将迁移过来的十万名官奴婢仍在陆续抵达之中。
刘胥将这十万人口按照家庭单位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四万分配到镇西郡,三万分配到安西郡,三万则分到定西郡。郡守一职由皇帝派遣而来的中下级官吏中官职最高的三人担任,其余的官吏和学子则由他们自行挑选并组建郡守团队。
这段时间里,那些投靠世家的士子以及原本属于东宫的属官们,都未能得到任何官职任命。他们曾试图求见太子,但每次都被拒绝。在多次尝试无果后,这些人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频繁地骚扰着刘焉等人。面对这种情况,刘焉最终决定派人传话给他们,表示他们作为太子的近臣,应该等待陛下调派的学官到来后再进行任命。
这一消息传出后,这些人暂时安静了下来。毕竟,他们知道皇帝派遣的学官已经在船上,不久之后就会到达。然而,对于接下来的事情发展,他们心中仍充满了不确定性。虽然暂时稳定了局势,但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也许学官到来后,一切都会顺利解决;但也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和争议。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刻,每个人都只能拭目以待,看看最终的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