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抄了山西八大晋商以及"诸王最富"的福王朱常洵之后,他的内帑还算充盈,完全可以独立承担此番大军开拔的调费。
"如若石柱将士归川,这京营事由?"稍作犹豫之后,兵部尚书铿锵有力的声音再响。
总督秦邦屏以及其麾下石柱将士对于京营的影响有目共睹,倘若石柱将士归川,好不容易在重新焕发了一丝生机的京营再度废弛又该如何?
"朕已授意大同总兵杨肇基回京述职。"闻声,朱由校脸上的笑容不减反增,清澈的目光中满是笑意。
在他的设想中,似童仲揆这等沙场经验十分丰富,但却早已上了年纪的老将们本就不宜继续于前线履职,而是应坐镇后方,整饬行伍,发挥余热。
倒是似秦邦屏,杨肇基这等正值壮年的武将们,理应在前线发光发热,建功立业。
"陛下,英明。"听闻天子心中早已规划好一切,兵部尚书王在晋便是轻轻一叹,心悦诚服的朝着眼前的天子躬身应是。
他虽是总管天下军马大权的兵部尚书,但在天子面前,却总是有些相形见绌之感。
"劳烦爱卿了。"深吸了一口气,大明天子转而将目光自眼前的舆图移开,朝着愁眉苦脸的兵部尚书闻言宽慰道。
他虽是有心向西南增兵,但这些话却不能由他亲自宣之于口,只能由兵部尚书王在晋"代劳"。
辽镇战事才刚刚结束,朝廷对于有关将士的奖赏及抚恤尚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但作为兵部尚书王在晋的却是要"心血来潮",派遣大军护送老成持重的童仲揆归川,势必会在朝野间引起些许非议。
"臣不敢,"见朱由校似是没有多余的事情要吩咐了,心情跌宕起伏的王在晋便是赶忙起身,行礼告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虽说此番花费皆由天子一力承担,但其中的诸多细节却需要他尽快落实,以免纰漏。
不过在疾步迈出乾清宫之后,颇有些焦虑不安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方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他似乎是忘记询问天子,此役京营出京由谁为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