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张居正当年丈量田地最后结果不甚满意的原因之一。
都是既得利益者啊。
朱由检思考的时候,卢象升还在说:“按照红薯的产量,上等田一亩地可以产出两千斤左右的产量,中下则是1000到800不等。具体的产量还需要全部收货完毕才可以出来,不过据臣的估算今年仅仅是山西的产量搭配一些主食就可以让整个北方活命。”
朱由检知道,这是按照最低的生存标准算的。
人怎么可能只吃红薯呢。
三天都得冒酸水。
所以,虽然产量不少,但最后还是要想办法搞到主食,还有一些肉食。
说到肉食,朱由检倒是有个想法,不过暂时还没想到合适的地方。
压下心思,夸赞道:“做的不错,不过耳听为虚,还是让朕看看吧。”
一连两天,朱由检奔波在山西的大小田地,粮仓,以及存储红薯的地窖。
虽然劳累,但却知道了一件事儿。
那就是大明的粮食危机可以暂时缓解了。
最起码不至于有造反的。
“卢卿辛苦了,几日来朕看到了你在山西的表现,不过此时还不是疏忽大意的时候,粮食乃是国本,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等收获彻底完成之后,山西留下足够的粮食其余的就地存储,封存,没有朕的命令不许动用。”
朱由检算了一下,活命是够用了,但吃好还是要看毛文龙的了。
卢象升激动不已,陛下的夸赞就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升官他是不敢琢磨了,只求能为陛下解忧。
今年各地的粮食产量欠收,大灾马上就要到来,他也急啊。
告别了卢象升,让卢象升去忙,朱由检又去了大同。
曹化淳在这里正组织挖煤,炼钢。
他也想看看曹化淳做的如何了。
刚刚进入大同境内,就发现了不同的地方。
远远的就可以看到冒起的浓烟,路两旁种地的人不多。
甚至闲散的人都少。
朱由检微服私访,看着那些大烟囱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每一个烟囱都是代表着大明工业化的进步。
进入府内,才陆续有了人,街道的喧嚣也出现了。
就连大同府内的街道上都不一样。
繁华,还是繁华。
朱由检由于是微服私访把车子放在了外面,骑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