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着梁绍修的背书,但是今天真正见面之后,眼前之人的年轻还是让老院士心里有些犯嘀咕。
搞工程和理论研究还不太一样,一方面需要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头脑的冷静。
这两样往往都需要随着时间慢慢增长。
有点类似医生和老师,过于年轻的形象总是让人第一感觉不太可靠。
而现在,常浩南至少已经证明了他在后一项上面不存在短板。
信任就是这样一步步营造出来的。
“关于雷达天线的设计,我是这么想的。”
王晓模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面拿出来了几张纸,显然是早有准备:
“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要想保证雷达对RCS位5平方米的目标有一个300公里左右的探测距离,大概需要2000个左右的T/R组件,呃……小常你应该知道什么叫T/R组件吧?”
见到常浩南点头,他才又继续讲了下去:
“再结合封装工艺,要想在一面阵列上排开这两千个T/R组件,那么尺寸怎么也得8.5*0.6m的样子,这样的话,就像你刚刚说的,圆盘雷达罩和三面阵的结构肯定是不行了。”
说到这里,王晓模把第一页计算天线尺寸的内容翻了过去,露出了第二页的总体方案构想。
意料之中的,正是常浩南所熟悉的样子。
不过他还是得装作微微惊讶的样子:
“平衡木天线么?”
“对,其实大前年瑞典人首飞的萨博340预警机就已经用了这样的结构,虽然在飞机的正前方和正后方分别有60°的盲区,但可以把天线竖着装在飞机上,整个天线结构的重量也能压到1吨以下,应该对你们飞机设计部门更方便一些。”
“如果是8米半的天线这样安装,应该还可以接受。”
常浩南见火候已经差不多,便准备把那个更完善的方案给透露出来:
“不过我倒是有个稍微不一样的想法。”
果然,王晓模露出了饶有兴趣的表情:
“说说看。”
“其实,我当时也关注过一些萨博340的情况,所以在闲暇时间做了点计算。”
常浩南从旁边拿起一支笔,与此同时郭林也顺势把一张纸放在了他的面前。
给大佬递纸.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