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赏乐

李世民点点头,虽未出声,但也表明了认同之意。

对于皇帝来说,现在高句丽肯称臣纳贡,那他的功业面上就已趋于完美,倒也没必要非要将人逼到绝路上去。

如李治说的,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逼迫过甚,高句丽必然死战到底,届时就算赢了,恐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现在能兵不血刃,也算是件美事了,再说,就算李世民想一棍子打死,前朝怕是也不会同意。

群臣本来就不想让李世民紧抓着高句丽不放,现在既然人家都主动服软了,他们定是更加的不愿多动刀兵,既然如此,那不如见好就收,来个皆大欢喜。

“父皇,打蛇不死必遭反咬。”李承乾劝说道:“孩儿对高句丽虽了解不深,但也知晓一点,其国人的心性皆如毒蛇,他们现在服软,是被李绩将军折腾的筋疲力尽了,在其虚弱之时若不斩尽杀绝,他日等的高句丽缓过这口气来,必然狠狠反咬一口,辽东将再无宁日,到时不知又要死多少个百姓,不知又要花费多少的钱财,也不知到时我唐军还会不会如现在这般,横扫天下所向无敌。”

李治质问道:“先不提要发多少大军,要耗费多少钱粮,朝臣会不会同意,大哥就先说说,打下来之后该是如何?置州县,还是置都护府?”

迎着有些挑衅的目光,李承乾轻描淡写的吐出三个字:置藩国。

李世民一怔。

李泰一懵。

李治更是一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承乾正色道:“父皇,高句丽西邻契丹和奚两部,若是仿照汉时,将皇室宗亲实封至半岛,授其军政大权,一可不用担心朝廷无法掌控半岛,二可永除边疆祸患,三还可制衡契丹和奚,这二部又与突厥相邻,制服住他们,等于是往突厥的腰上,顶了一把刀,亦可大大加强朝廷对草原的掌控力。”

说完,特意看了李治一眼,回了他一个挑衅的微笑,正是这一笑,气的李治粗气不断。

置州县,置都护府,不管选哪个,都是麻烦一大堆,这本是给李承乾挖的坑,却是没想到,好大哥另辟蹊径,竟在这两个选择之外新加了一个选择,反过手来又是给李治挖了个坑,不,应该是狠狠插了一刀,这一刀又准又狠,插的李治有苦难言。

置藩国,虽然是在外邦之地,虽然是距长安千万里之遥,但李治还是不能接受。

原因无他,只因他将整个天下,都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他不能接受,李氏中除了他之外,还有人能够称孤道寡。

这一点,是绝不可接受的,不过,他却也不能反对,不然,就中了李承乾的奸计,就当了恶人,宗亲这个群体,还是不能得罪的,他们其中一些人,还是有着不少权力的,不说别人,就拿李道宗来说,他在军中也算颇有威望之人,手上还有着不小的兵权,驻扎在长安外的禁军一部,约摸两万多人,就由李道宗掌管着。

李治看向皇帝,见李世民若有所思的,心中暗道不好。

在贞观初期,曾推行过一段时间的世袭刺史制,所谓的世袭刺史,就是将宗亲分置到天下要地,担任刺史都督,世代承袭。

比如李恪,他贞观十一年从蜀王改封吴王,迁藩到安州,同时兼任安州都督和刺史,将军政大权集于一手。

要知道,安州可不是什么荒凉偏僻之地,其商贸发达为漕运中枢要害,每年贡献着不少税金,治下人口约摸总计四五十万。

同时,李恪这个安州都督,不仅只管安州的军事,周遭的随、温、沔、复这四州军事也归由他管辖。

按照唐朝的军制,五州之地的府兵加起来,最起码可得三十万精兵,如果不图质量只讲人数的话,一口气拉个六七十万人也不成问题。

人口充沛,钱粮富裕,兵多将广,李世民对李恪也确有宠爱,而这,也为李恪埋下了杀身之祸,或者说,是为所有的儿子埋下了杀身之祸。

李治在登基之后,缘何要把兄弟宗亲杀个零零散散,终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碰了不该碰的,他们如果不死,实在难以让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