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214面。
乙三、明正助行所成伏断圆三德位(分三:丙一、申请。丙二、赞许。丙三、正说)前面一科「示不生灭为本修因妙三观门」,是讲到本经修学的方法,有正行、助行的方法,这一段是说明,依止正助合行的方法,它所要经历的种种过程,你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把它详细的开展出来。这一科有三段:一、申请。二、赞许。三、正说。
丙一、申请
【图一】
“申”是阿难尊者他自己申说,他听闻本经所得到的利益;“请”祈请佛陀来宣说整个修学的过程,叫「申请」。
述过谢益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
阿难尊者申说自己听闻本经的受益。阿难尊者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告佛陀说:我等愚痴暗钝的众生,“众生”指所有的资粮位的菩萨,因为资粮位的菩萨在学习是偏重多闻的,他依止一念的信心来熏修佛法。也就是说,他内心当中还不能真实的生起如理的观照,他只有俱足闻慧,而思慧是很薄弱。所以对见思烦恼都不能有所断除,不能够真实的出离三界的生死。但是他听完佛陀的慈悲教诲以后,能够正熏修,直接了当的去熏修真如佛性。所以他身心世界感到非常的愉快安然,而成就广大的利益,因为他真正知道回家的道路。这一段是申述阿难尊者听经的受益。
申请诸位
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盘,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正式请法:世尊!在整个修证《首楞严三昧》的过程中,从凡夫到大般涅盘之前,它的过程是怎么样?这个地方提出五个问题:云何名为干慧之地?什么叫四十四心?什么叫三渐次?什么叫做十地?什么叫等觉菩萨?这五个问题其实主要就是两个问题:一、你依止什么方法来修?「云何渐次,得修行目」,怎么样依止它的渐次,才能够成就正法眼藏,成就圆教的初住,叫做「修行目」。
真实能够转的,我们讲转依,转烦恼依止菩提,转生死依止涅盘,真实能转的法门就是三渐次。我们前面讲到整个理观是正念真如,但是这只是约着理论上来说,你实际操作,它是有次第的。我们下面会讲到什么是正念真如。其实它是有三个渐次,第一个次第怎么样,第二个次第怎么样,第三个次第怎么样,它有三种次第来修学,叫「三渐次」。
也就是说,从凡夫到成佛,其实你就修这三个渐次,这是「能转」。你真正成就的是什么呢?成就位次,第一、干慧地,观行位;第二、四十四心,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跟四加行(蕅祖判作相似位);「诣何方所」到达什么样的程度才叫做十地?最后才到达等觉菩萨。这都是依止三渐次的修学,所成就的一个修行的位次」说了以后,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伫”,期待;“瞪瞢”,眼睛直视。大众一心瞻仰佛陀,心中充满对佛陀的期待,希望佛陀慈悲的开示。
这一段,蕅益大师特别提出一个观念,说:阿难尊者听闻本经以后,他的相貌是「身心快然,获大饶益。」阿难尊者他这个时候示现是一个初果,对整个烦恼没有断,但是听了以后为什么会身心感到愉快,而得到很大的利益呢?主要的他明白一个道理。他明白什么道理呢?
蕅益大师说:因为阿难尊者从本经学习,他知道「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的道理。他知道了烦恼障、业障、报障,这种虚妄之法是本来不存在的,「法本不生,云何有灭」?这些法本来是没有的,而我们内心当中所有的法身、般若、解脱是本来俱足的。所以他这时候对整个成佛生起坚定的信仰,所以他产生这么大的快乐。因为你所断的烦恼是虚妄的,你所生起的功德是你本来俱足的。这时候他内心已经真实的「安住在不生灭心」,所以他感到非常的安稳快乐,不像之前的那么不安稳。
丙二、赞许
如来对阿难尊者赞叹跟允许。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盘,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阿难尊者申请以后,佛陀就赞叹阿难尊者说:善哉、善哉!这地方古德解释第一个“善哉”,佛陀赞叹阿难尊者,他自己已经了悟了内心当中的安住处,他知道回家的道路,所以佛陀赞叹阿难尊者。第二个“善哉”,是赞叹阿难尊者的大悲心为一切众生请法。你能普遍的为当时法会大众以及佛灭度以后末法的众生,为了修学大乘的《首楞严三昧》而求取大乘的功德,从最初的凡夫到最后的大涅盘,来预先指示正确修习无上菩提的道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汝今应该谛实而听,我当为汝宣说。这时阿难尊者跟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刳心”消除心中的尘见。蕅益大师说:合掌刳心,是刳除九法界的尘见,而接受一佛乘的正因。你一定要息灭九法界那有所得的攀缘心,安住在本来一切法不生的「不生灭心」。「不生灭心」关键不在“灭”,诸位你要了解什么叫「不生灭心」,在那个“无生”,观一切法本自无生。
丙三、正说(分二:丁一、总明三德。丁二、别示迷悟)佛陀正式的说明整个返妄归真的过程,分两段:一、总明三德。二、别示迷悟。
丁一、总明三德。(分二:戊一、明理绝名相。戊二、明因妄立真)先拢总说明众生本俱法身、般若、解脱三种功德,这当中分两段:一、明理绝名相(约真谛)。二、明因妄立真(约世俗谛)。
戊一、明理绝名相(约真谛)
从真谛当中来说明真如理性,是离开一切的名字跟相状。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妙性”蕅益大师解释说,它所指的是我们真如佛性的法身德,我们那一念清净微妙的心性叫作「妙性」,是周遍法界的,它是离一切相的,所以叫作「法身德」。“圆明”本来俱足圆满光明的功德,指的是「般若德」。“离诸名相”本来没有一切法的名字跟假相,这是「解脱德」。在我们一念清净的心性当中,是本来没有世界众生,没有九法界的依报、正报可得。
这地方是很重要。我们要断烦恼之前,我们要了生死之前。你要告诉你自己,本来没有生死的。你本来有生死,你怎么了呢!你看西方的哲学它一直认为,人本来就是有烦恼的,所以西方的哲学,它没有一个人讲断烦恼,它只讲说,你要克制烦恼,他认为烦恼是人的本性,所以他们为了自卫是可以杀人的,在西方的法律是允许的。在菩萨戒杀人是不能有任何理由,因为你违背佛性。你违背佛性还有理由吗?杀人你就是在抗拒佛性,你没有顺从佛性。
所以它后面会讲到,为什么会有十二类的众生呢?因为我们违背我们的佛性,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违背的方式不同。也就是说,整个九法界的众生就是我们一念妄动以后,而产生一种循业发现。你要依止本来没有世界,本来没有众生的角度,来断除众生世界的障碍,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这地方是约着真如理性的角度来观察一切法是本来无生,从无生当中来建立我们断恶修善度众生,我们讲「称性起修」,依止性德才有修德。
戊二、明因妄立真 (约世俗谛)
前面是约着性德,这地方讲修德。在修德当中因为有众生虚妄的想象,而安立诸佛真实的功德。因为有众生的虚妄,我们才安立诸佛的真实,没有众生的虚妄,那就不安立诸佛的真实。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盘二转依号。
我们所追求的是无上菩提跟大般涅盘,那么这两个法是怎么安立的呢?因妄有生,“妄”指的是我们众生最初的一念的妄动。本来无生死,那生死是怎么有的呢?最初的是一念妄动,一念的妄动就产生了一种生死之法最初的生起。有生死之法的生起,当然就会有灭法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