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为什么不立即下命令呢,直接叫人把蔡京砍了不就好了嘛?
答案是宋徽宗做不到,也无法承担后果。
宋徽宗时期皇帝的诏命是由中书省取旨,门下省覆奏,尚书省施行的,本来三个部门各有各的职责,但是蔡京当时是太宰,被授予“太师总领三省事”的名衔,就是要是下达诏命都是由蔡京牵头完成,蔡京怎么去写砍自己的诏命呢。
而且北宋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主要指的就是文官集团。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91年)三月,神宗在资政殿召见大臣王安石和文彦博议事,讨论变法。
三朝元老,枢密使文彦博说:“祖宗定下的法制都在,没有必要改动,免得失去人心。”
神宗说:“变法的话,对士大夫们来说确实会不太高兴,但对百姓却没有不方便啊。”
文彦博答:“陛下您是和士大夫们一起共治天下,不是百姓一起治天下哦!”
神宗回:“也不是所有士大夫都认为变法不利,还是有认为应当变法的人在。”
接下来,王安石和文彦博继续在神宗面前就是否应当变法,如何变法做讨论。
这段对话里,我们可以看到,皇帝并没有反驳文彦博的说法,而是指出士大夫里也有支持变法之人。这变相说明——神宗皇帝是认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一理论的。
这段话要是在秦皇汉武的时候说出来,这个人可能早就被弄死了,为什么神宗会容忍赞同呢?
这是因为宋朝前面经过一个很乱的五代十国,平均不到四年换一个皇帝,弑兄杀父的例子比比皆是,宋太祖赵匡胤深刻总结了前人的教训,认为天下变乱就是因为皇帝管不住有兵权的武将,而且武将就知道打打杀杀,成功了就吃喝享乐,丝毫不顾及天下民生,于是他非常防备武将,重用文官。
一来文官可以发展好经济,二来文官也更好管理,所以一代一代下来到了宋神宗时期有大臣敢说这样的话。
而且赵匡胤得到天下的时候心里也总是不踏实,所以要极力拉拢文官,给文官高官厚禄并且承诺广开言路,不杀士大夫,无论犯多大的罪最多就是贬谪,不会有让文官有性命之忧,所以文官集团经过几代的积累实力越来越强,这个时候皇帝也只有依靠他们才能管理好天下了。
北宋大臣张方平说过更加狂妄的话:“天下不能由陛下独治,应该由陛下和臣等共治。”
所以皇帝其实就是士大夫集团推举出来的代表人,蔡京此时就是士大夫集团里面势力最大的一个团伙代表,因为士大夫阶层也不是一条心,也有勾心斗角,明争暗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