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曹参

1. 萧规曹随

曹参的儿子曹窋做中大夫时,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自己。于是惠帝让曹窋试着私下问问曹参:“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

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为什么要惩治曹窋。曹参脱帽谢罪,然后问惠帝:“陛下认为自己和高帝相比,谁更圣明英武?”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又问:“那陛下认为我和萧何相比,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于是说:“陛下说得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听后表示赞同,并称赞曹参做得好。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曹参的智慧和谦逊,也体现了他治国理念的精髓——萧规曹随。曹参认为,既然高帝和萧何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法令,并且取得了成功,那么作为后继者,就应该继续遵循这些法令,而不是随意更改,以免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动荡。这种治国理念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也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2.饮酒无度

据《汉书》记载,曹参担任相国时,整日饮酒无度,似乎对政事漠不关心。然而,这并非曹参真的不理政事,而是他的一种治国策略。曹参认为,自己作为相国,如果过于勤政,就会让下属和官员们感到压力,进而产生抵触情绪。而如果他整日饮酒作乐,那么下属和官员们就会放松警惕,不再过分关注他的行为。这样一来,曹参就可以更加从容地处理国家大事,而不必受到过多的干扰和牵制。

此外,曹参还通过饮酒无度的方式来试探和考验下属和官员们。每当有人前来求见或规劝时,曹参就会不停地敬酒,直到对方喝醉为止。这样一来,对方就无法再提出什么规劝或建议了。而曹参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下属和官员们的真实想法和态度,进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虽然曹参的饮酒无度看似荒唐不羁,但实际上却蕴含着他的治国智慧和策略。这种策略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也为曹参赢得了“贤相”的美誉。

3.盖公之教

曹参在担任齐国丞相期间,曾经请教过一位名叫盖公的黄老学者。盖公向曹参传授了黄老学说的精髓——清净无为、与民休息。曹参深受启发,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治理齐国的实践中去。他减少了赋税和徭役,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同时,他也注重选拔贤才、整顿吏治,使得齐国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在盖公的教诲下,曹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国理念。他认为,治理国家不在于繁琐的法令和严苛的刑罚,而在于顺应民心、与民休息。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曹参的治国理念在齐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他担任齐国丞相九年期间,齐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成为了当时诸侯国中的佼佼者。而曹参也因此被誉为“贤相”和“黄老之学的实践者”。

五、纪念和评价

1.墓葬遗址

曹参的墓葬遗址位于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曹冢村西约150米处。该墓现高约8米,周长100米,已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该墓是否为曹参之墓,但根据历史记载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推断,该墓很可能就是曹参的安息之地。

2.诗词纪念

历史上有多位诗人曾为曹参写下诗词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如唐代诗人汪遵的《曹参》、宋代诗人徐钧的《曹参》等。这些诗词不仅赞美了曹参的英勇和贤明,也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

3.历史评价

历史上对曹参的评价普遍较高。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他为“忠厚长者”,并认为他的治国理念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班固在《汉书》中也高度评价了曹参的功绩和贤能,认为他是西汉开国功臣中的佼佼者之一。后世文人墨客也对曹参多有赞誉之词,如曹操、荀勖、陆机等人都曾对曹参表示过敬仰和赞美之情。

曹参作为西汉开国功臣和着名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事迹和贡献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他的治国理念和策略为西汉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英勇善战和忠诚不渝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曹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智慧光芒,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