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所以有这样的佳话,一方面是李世民从谏如流,另一方面则是魏征从来不是为了喷而喷,他每次都是根据事实依据劝谏,并且会提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不像明末那些东林党,那就只是为了喷而喷,想那当初,天启帝刚上台之时,也对这些张嘴就是家国百姓的东林党抱有很大的期望。
结果后来才发现,这些人全是嘴皮上大言炎炎,喷起人来大义凛然,肚子里男盗女娼排除异己,办起事来一塌糊涂一事无成一泻千里,所以才扶持魏忠贤去干他们。】
...
“他娘的!这些东林党都该死,啥时候让咱也去那天启时空啊,咱非得给他们杀个人头滚滚,天昏地暗。看看人李世民的都是些什么臣子,气死咱了!”
朱元璋愤怒的一拍桌子,把秦始皇和赵匡胤都吓了一抖。
赵匡胤道:“朱兄,别生气,这时期不一样,李兄那是王朝刚开始。”
朱元璋道:“什么刚开始,咱洪武朝,咱后来砍了几十万,都砍不完这些狗东西!”
“后来?现在还没砍吗?”嬴政问道。
“咱从史书上看的。”朱元璋道。
“...”
...
【同时,李世民还延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逐步削弱世家豪族的力量。
李世民十分重视法治,后世评价他的贞观之治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小主,
自隋末崩坏的社会风气得到了极为有效的改善。
并且李世民还积极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制定官员的监督考核制度,使得贞观时期的政治清明,政令通达。
在经济上,李世民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等政策,使农民可以安定的从事劳作,有利的促进了社会的恢复。
同时,贞观时期也是华夏古代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非常发达,极大的促进了物资的有效流通,出现了许多的新兴商业城市。
并且,因为唐朝的疆域达到了中亚地区,有力的保证了丝绸之路的兴盛,往来商贸,那是络绎不绝,使得丝绸之路成为了世界黄金通道。
在个人作风上,李世民倡导节俭,杜绝奢侈之风,并且非常懂得克制欲望。有时候实在是忍不住了,想要奢侈一把,秀一下,修个宫殿啥的,也有直臣劝谏,他也能听得进去。
比如说,也想去泰山封禅,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但是被以劳民伤财给劝了下来。
有一些杨广吹子说,都说他们盖过盛唐之大隋的雄才伟略却二世而亡的隋炀帝喜欢大兴土木,其实李世民一样喜欢修宫殿好不好?
这些人,自是一如既往的罔顾事实,瞎胡扯。那隋炀帝修了多少宫殿,李世民又修了几座?
隋炀帝给了工人多少时间修,李世民又给了多少时间呢?
李世民的确是好几次都想修宫殿,但大多数时候,都被劝了下来,忍住了。
话说,在这封建时代,在合适的时间,修两个宫殿也没什么吧?只要社会有多余劳动力,不会对社会造成额外负担就行了。
就是现在,不还是到处都在搞老城改造,只要过程合理,反而能促进社会财富流通呢。
总不能在这封建时代,堂堂一个皇帝,奢侈自然是不该,但基本的形象,还是要要的。】
...
“混账!”杨勇又挨了一巴掌。
他捂着脸,悄悄的看了某个太监一眼。
那太监会意,赶忙悄悄的退走,然后快步去找那些带杨广过来的人了。再不来,太子要被打成 猪头了。
...
【同时,在面对自然灾害发生之时,李世民一面积极赈灾,一面下罪己诏,祷告上天。
从科学角度来说,天灾和皇帝没关系,但是在古代,这一般被认为有关系,而李世民能干脆的下罪己诏。
就甚至有时候,他错误的发脾气处罚了大臣,事后,当他意识到是自己错了之时,也能够对大臣道歉。
可以看出,李世民的胸襟还是十分广大的。
当然,这些大臣也是对李世民非常的服气,就比如那尉迟敬德就曾经仗着自己的功劳,十分嚣张,曾在一次朝会上,因为小事和其他人起了冲突,激动之下,一拳干在劝架的李道宗的眼睛上,差点给李道宗打瞎了。
李世民当时就十分愤怒,准备严惩尉迟敬德,但李道宗反倒给尉迟敬德求情。
于是,李世民暂时放过了尉迟敬德,但事后又把他找来,说:“当初自己看史书,就看不起刘邦,因为他在建国之后大杀功臣,现在看来,我理解他了,他也有自己的难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