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庭不好,会把稻谷卖了,换成廉价粗粮,如此便能多吃几顿。
陈老爷子看着眼前白面做的面条,上面还有肉沫酱香,不由一阵心疼。
“老三啊,你们日子也没多好,没必要给爹送这些。好好攒钱过日子才是正事!”
陈母便直接多了,“败家娘们,不会过日子。还不如我看着呢!”
陈三平也不生气,自顾自说道:“儿子找了个抄书的差事,短时间内怕是没有机会出门了。”
陈老爷子抽着旱烟,点点头。只要孩子生活有盼头,他都开心。
“三弟,抄书能赚多少钱啊?”
陈三平看了眼,是二嫂。二嫂这个人本质不坏,但是有两个很大的毛病。第一便是重男轻女的思想,第二便是看不得别人好。
“赚不了多少,也就够一家人吃饱穿暖的。”
陈家只有陈三平一人识字,别人想争这买卖也没机会。
倒不是陈家疼爱老三,他们兄弟小的时候家里穷,可是连小米都吃不上的。如今家里好了,那是几个兄弟能干活后,慢慢挣的。
老三之所以识字,还是个传说。在老三小的时候,村头有家私塾,周围村子的孩子上学都是在私塾老先生这。陈三平交不起学费便每日站在窗外偷听。这才慢慢学会了识字。
后来听得久了,夫子发现了陈三平,便有心考教他。一连问了几个问题,都被完美解答。夫子便给他报名,让他参加考试,得了个童生回来。那一年,陈三平才十二岁。
只是,后来夫子病逝,陈三平便再也没有读书。村里人知道的都觉得可惜,他那么聪明,考个秀才举人应该也不是问题。
那会儿,家里也穷,上不起学。这么一晃十多年了。陈刘氏嫁过来时,陈三平还在求学,即便现在想起陈三平浪费大好天赋帮忙种地,她还是觉得可惜。
这是自己有本事学的,所以陈家没有人嫉妒,只有佩服。
陈三平回家时,王晨正在给孩子们洗澡。农家人珍惜柴火,可不舍得天天洗澡,王晨的底线是两三天洗一次。
前世的王晨很想要个弟弟妹妹,如今有了两个闺女可把她们当成了娃娃天天想着如何打扮。
陈三平闻着家里一股浓郁的香味,提醒王晨道:“咱们大周朝可没有这么香的好东西,娘子,是不是又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