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甘宁张飞破庐江1

洛阳的百姓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这下要被迫迁走,还是被逼着那种,自然很多人不愿意,其中还有不少官员富商。

高干可是要赶时间的,你不迁是吧?高干那就抢,那就杀!

又听卫庶之言,直接命手下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一时间烽烟遍地,百姓哀嚎者无数…

经历过董卓迁都,洛阳的百姓对于迁徙之事本来就深恶痛绝,这高压下的迁徙,立马引起了民变,纷纷拿起锄头对着干。

当然,这其中自然有鹰卫推波助澜,目的就是想遏制高干进程,让大军尽快赶来。

为啥卫庶建议高干迁移百姓呢?

原因很简单,当初的卫仲道一死,卫家家主之位居然落在他身上,只是一个条件,就是弄倒苏道山,所以卫家并未将大权全部给他。

若他有大权在手,也不会放任卫家分崩离析。卫庶自然把苏道山恨上。所以,只要是对苏道山有丁点不利因素,他都想尽办法。

还有就是,卫庶清楚知道洛阳保不住,趁此机会捞取金银,不管到哪儿都不缺钱财。

果然,这好处来得不要太爽,打家劫舍下很快一箱箱金银珠宝便摆在面前,当然要孝敬给高干不少。

钱迷人眼,大批金银珠宝让高干更兴奋了,结果就是大军更拖拉了。而这拖拉的速度终究抵不过魏延和赵云两位猛将的神速。

当高干的士兵还在鞭打着百姓,迎面而来的是尘土飞扬的骑兵…

最终高干卫庶头颅高高挂在洛阳城外,受着无数百姓唾骂。平定洛阳后,苏道山两大军团会师,安抚百姓,屯兵防守要道。

两军会师后,除了留守各处剿匪和驻军,徐福和陈宫得兵三十万,这自然要进行整合。

而此时的曹操同样实力不弱,趁袁谭与袁尚矛盾之时,说服了鞠义投诚,直接给了袁家后人灭顶之灾,只有袁尚得以逃脱,投靠了辽东的公孙度。

刘晔嘴会说,将黑山的张燕部说服归降,又将新收的兵马整合五万汇入其部,得大军二十万。

由李典为统帅,刘晔为军师带领,一防苏道山在河北的残余黄巾,二防徐晃部,三追辽东公孙度。

河北本身在袁绍手里发展很弱。

大败袁绍后,那些老牌文士和地主终于抓住曹操这棵稻草,惧怕洛阳的苏道山部队,纷纷出人出钱,使得曹操壮大很快!

加上北方的蹋钝惧怕之下,也名义投靠曹操,至此,名义上曹操已成为北方第一大诸侯。

亲自集结了六十万大军,亲自带了五十万大军支援马腾,加上马腾本来的兵马,河内上党已屯兵六十万,可谓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对徐福陈宫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另外十万大军南下给了荀彧,趁袁术和刘备对战之时,杀奔徐州豫州,想要夺取江南粮仓。

时间稍微往后退一些的庐江城。

巢湖水寨之多,超乎张飞想象。

这些日子,张飞跟在甘宁身边,那真是一个长见识。

且不说怎么对付铁索横江,单是那夜破水寨就有得学。

“甘老弟,这巢湖口是通往庐江重要之地,那袁兵囤了如此多水寨,当如何破之?”

虽然己方大军在手,不过袁兵那水寨真是麻烦。

这些水寨,当初的周瑜主要目的就是想以此拖住刘备兵马。

平静的湖面下,临近水寨之处遍布暗桩,稍不注意就会船毁人亡。

而周瑜之兵显然知道水道在哪儿?若贸然上去,只怕是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