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从江苏盐城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物理化学家杨金龙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930 字 9天前

院士出生地

杨金龙院士,1966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泰州市接壤,西与淮安市、扬州市毗邻,北隔灌河与连云港市相望。

盐城不仅是江苏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

盐城历史悠久,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此地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即运盐之河的意思。

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在历史的长河中,盐城的盐业一直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早在战国时期,先民们就利用近海之利“煮海为盐”,秦汉时代,盐铁业相当发达。

唐朝时,盐城曾是长安与海外交往的要津之一,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阿倍仲麻吕(即晁衡),新罗国太子金士信等,均由射阳河口登陆,西去长安。

到了宋代,盐城属楚州,岳飞和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曾在盐城一带抗金。

元末张士诚率盐民起义,建立大周政权。

盐城以海盐文化着称于世,是中国东部沿海开发利用较早的地区之一。

海盐文化是这座城市文明的根基和灵魂,古代盐城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在海盐生产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盐城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杂技、淮剧等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杂技表演技艺精湛,淮剧唱腔优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盐城文化底蕴丰厚,历代人文荟萃。宋代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先后在西溪任盐官,后相继入朝为相,人称“西溪三杰”。

其中范仲淹在任西溪盐仓监时倡修的扞海堰,泽被后世,被世人颂为“范公堤”。

南宋左丞相陆秀夫抱幼帝壮烈蹈海,成为流芳百世的抗元英雄。

元末明初,文学巨匠施耐庵与弟子罗贯中曾隐居白驹场,撰写古典小说名着《水浒传》《三国演义》。

明代哲学家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名闻全国。

出生地解码

杨金龙院士出生于江苏盐城,出生地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盐城的基础教育较为扎实,为杨金龙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

这种严谨的学习氛围和扎实的教育模式,使杨金龙在早期就养成了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的品质,为日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杨金龙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对于杨金龙在科学研究中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与文化传统。

古代盐城的盐业历史以及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精神,对杨金龙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了他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

这种文化传承让杨金龙明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

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成为杨金龙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

杨金龙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并且愿意为家乡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这种家乡情怀也促使杨金龙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优异的科研成果为家乡增光添彩。

盐城地处江苏沿海中部,地理环境塑造了盐城人坚韧不拔的品质。

杨金龙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培养了他坚韧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科研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杨金龙能够坚持不懈,勇于克服,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盐城的地理位置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也让杨金龙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不同的思想和观念,拓宽了他的视野。

这种开阔的视野有助于杨金龙在科研工作中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院士求学之路

1977年—1979年,杨金龙在盐城市时杨中学初中部学习。

1979年—1981年,杨金龙在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中部学习。

1981年—1985年,杨金龙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1991年,杨金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杨金龙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