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应对小冰河时代灾难(下)

因为现代农业大学生们的穿越而来,明朝农业的产量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即使遇到小冰河时代的天灾,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令人担忧。毕竟,不可能全国各地都颗粒无收。

历史上的明朝的自然灾害,也是有的省份严重,有的省份较轻。只要有一部分地区丰收,农产品的产量就会得到提升,因为现代农业科技让亩产量翻倍增加,粮食和蔬菜总产量会远超当时历史产量。

并且,朱由校还大力发展种植玉米和红薯。

穿越而来的朱由校,非常了解红薯的种植历史——

在明朝万历年间,大约公元1593年,福建的商贾陈振龙,他是一位爱国的商人,在红薯种植这件事上为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振龙在菲律宾的异国他乡,首次目睹了红薯的独特魅力。

那是一种营养丰富、易于繁殖、高产量且耐旱的作物,其特性令他深感其价值。

陈振龙心生一计,巧妙地将红薯藤缠绕在缆绳之中,巧妙地避过西班牙人的审查,将这宝贵的种藤带回了他的故乡福建。

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家乡人民因这一作物而欢欣鼓舞的场景。

他立刻将这一好消息上呈给福建的巡抚金学曾,并恳请其大力推广这一作物。对于当时明朝面临的粮食危机来说,红薯的引入就如同一场及时的甘霖。

尤其是在明朝末期,小冰河时期的降临使得灾害频发,而红薯的优越特性和对环境的适应力,使它在明朝各地都能落地生根,迅速成为农民的救星。

这一事件不仅为我国的农作物种类增添了新的色彩,也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红薯的广泛种植和传播,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至现代,红薯的存在依然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农耕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有力保障。

朱由校熟知历史:在16世纪,玉米的传播历程在中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据传,哥伦布在古巴首次发现玉米并将其带回西班牙,此后,这一作物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随后,借助海上贸易的便利,尤其是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贸易往来,玉米从美洲传入中国。

在那遥远时光里,那些珍稀的玉米作为贡品,首次踏入中国宫廷的殿堂。而后,它们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了百姓餐桌上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