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好。”韩翊作了一揖,然后关切地问道,“籍孺先生仿写他人笔迹的能耐在彭城那可是叫得上号的。听说王上是因为他的这项本事才召他到汉国的。他看起来惜财又谨慎,不知他哪开罪你了,还请你莫要计较才好。他本质不坏的。”
正在气头上的赵尧看有个不长眼管闲事的,气不打一处来,刚要啐韩翊一口,韩翊却又急急笑着补充道,
“籍孺是我的同乡,我们都是洛阳人,洛阳人没什么远大的抱负与野心,出门在外,只为一口吃食,不值得您这样的人物生气,赵先生还是不要计较的好。”
韩翊在平常打理生意时,发现底下的伙计齐心协力少矛盾时最省事。他总感觉,世上的事都有相通之处,打理生意和治理诸侯国是一个道理。
他大胆猜想,刘邦是很烦手底下人不和的,在此时,与其与赵尧针锋相对,还不如让他自己跳起来的好。
从夏侯婴他们的只言片语中,韩翊知道以前刘邦宠赵尧时的许多好处,现在已经被籍孺分走了八九成。最让赵尧感到气愤的是,经历过人世挫折的籍孺从不犯恃宠而骄的事,对事严谨认真,对上恭谨,对下和气,硬是让他找不出一点可以指摘的地方。
只可惜,赵尧比韩翊想象中的要聪明出许多。他虽然气愤异常,但是面对韩翊带着锋芒的客气,他也客客气气地回应道,
“韩公子哪里的话。都是为王上办事,哪有什么计较不计较的一说?王上对籍先生赞不绝口,可见他有我不能及之处。我还巴巴地指望着他能关照一二呢,他不跟我计较我都烧高香了。”
如果不是看到他方才兴师问罪的样子,韩翊都快被他的这句话哄得晕头转向了,这时他听到如此好话,也只能冷静地观察,看他下一步想要干啥。
“说吧,有啥事。我记得我与你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今儿个找来定不是偶然,有事就讲!”
陈平很直接。
赵尧的眼神闪了闪,也不绕弯子,“前一段时间,王上说要把我的堂侄子安排到彭越麾下去断项羽的粮道。是你进言说他太年轻骄横,怕惹反了彭越,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