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技城核心区同步进行建设的就是科技城的航天中心。
我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培养了整整一代的工程师,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专门为航天和计算机科学培养的工程师队伍。
这是实现科技飞跃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由于这个世界此前是封建时代,所以要想培养工程师,就必须从小抓起,改变他们的奴性。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被严格地分为不同的等级,底层人民受到上层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生活困苦不堪。
他们的思想也被严格控制,只能听从统治者的命令和指示,不敢有任何反抗或质疑的想法。
这种社会结构导致普通人失去了思考和创造的自由,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从而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创新的本质不就是打破现有的常规吗,而这就需要一种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基础科学思维。
所以要想让工程师具有这种挑战与突破的创新思维,就只能从娃娃抓起了。
当然,科技创新也是一个需要足够宽容度的领域,因为所探索的领域是未曾有人涉及的。
自然也就会有巨大的试错成本,甚至有可能方向都错了,但是这也需要实践验证以后才能知道。
而航天领域恰恰就是综合科技能力的试金石,童叟无欺,这是物理学家决定的因素。
大气层和万有引力,可不会因为弄虚作假而手下留情。
所以搞航天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的遇到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我们已经建立了基础的航天科学体系,这是现世的成果,直接照搬就行。
我们目前的工业能力已经达到了直接跨过精雕细琢的精密航天阶段,直接开始探索通用普惠航天的门槛。
要想发展低成本的普惠航天,那就必须让航天器有足够的容错空间。
这一点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保证,一方面是航天器的设计本身就要有足够的冗余度,另一方面就是工业制造能力要能达到足够的可靠性。
在现世,已经有商业航天公司验证过这条路线,只要不是载人航天,那就没必要追求万无一失。
只要整体可靠性能达到一个可接受的数值就可以了,比如发射一百次,会失败一两次,但是成本下降到原来的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十。
那就算是放了一两次烟花,总体的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下降的。
只要基于这个思路,那制造火箭本质上就不再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而变成了普通的标准工业品生产。
只要不断地优化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差错率,并提高可靠性,那成本是可以持续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