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攻始于1537年8月29日,名奥斯曼士兵登陆并掠夺岛屿,并俘获人作为奴隶。
尽管乡村遭到破坏,城市堡垒在长达十二天的围攻中始终坚守,最终由于后勤不善和流行病导致奥斯曼军队损失惨重,未能成功占领该岛。
三十四年后,在1571年8月,奥斯曼军队再次尝试征服该岛。
在夺取希腊大陆的帕尔加(Parga)和穆尔托斯(Mourtos)后,他们袭击了帕克斯群岛(Paxi islands)。
随后,他们在科孚岛的东南海岸登陆,并在从岛屿南端的莱夫基米(Lefkimi)到东部中段的伊普索斯(Ipsos)之间建立了大规模滩头阵地。
这些地区再次遭到洗劫。然而,城市堡垒再次坚守,证明了科孚人与威尼斯人的坚定不移以及威尼斯的城堡建筑工程技能。
位于西北海岸靠近帕莱奥卡斯特里察(Palaiokastritsa,意为“旧城堡”)的安杰洛卡斯特罗城堡也成功抵挡了攻击。如今,该城堡已成为旅游景点。
这些在岛屿东西两侧的失败对奥斯曼帝国来说是决定性的,他们放弃了围攻并撤离。
两年后,他们再次重启进攻。
在非洲进行一次胜利的战役后,他们登陆科孚,给农村地区带来了浩劫。
在威尼斯-科孚联合军队的反击下,奥斯曼军队被迫离开城市,乘船逃走。
科孚的第二次大围攻发生在1716年,正值最后一次奥斯曼-威尼斯战争(1714–1718)。
在1715年征服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e)后,奥斯曼舰队出现在与科孚相对的布特罗图姆(Buthrotum)。
7月8日,奥斯曼舰队携带人从布特罗图姆驶向科孚,并在伊普索斯建立了滩头阵地。
同一天,威尼斯舰队在科孚海峡遭遇奥斯曼舰队,并在随后的海战中击败了他们。
7月19日,奥斯曼军队在攻占了几个外缘堡垒后,抵达科孚城周边的山丘并对其发起围攻。
尽管经历了多次攻击和激烈战斗,奥斯曼人仍无法突破防线,被迫在22天后撤围。
5000名威尼斯和外国雇佣军,以及3000名科孚人,在施尔本伯爵(Count von der Schulenburg)的指挥下,再次获得胜利。
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坚固的防御工事,威尼斯的城堡工程技术再次在巨大的压力下证明了其有效性。
奥斯曼帝国的撤退在欧洲广泛庆祝,科孚被视为西方文明对抗奥斯曼潮流的堡垒。
然而,如今这一角色常常被忽视或不为人知,但在威尼斯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的《朱迪莎凯旋(Juditha triumphans)》中得到了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