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山国是个首当其冲的战略地点,但韩馥却已无力为其大规模增兵,只能下令叫中山国守军从各处抽调青壮,据地利死守。
韩馥无力增兵并非是空穴来风,冀州虽是个富庶之地,但却既内忧也无外患,外加韩馥那无心军事的性子,冀州的兵马能多就怪了! 步剑庭
……
在此事的观点上,董卓与韩馥完全是两个极端。
在董卓还没入主洛阳的时候,他便已经开始了黔兵黩武的募兵之旅。
提到此事就不得不说董卓和李儒这对组合了,这俩人一个敢想,一个敢干,李儒这边出完主意董卓就敢变卖家产招兵买马。
董卓的魄力和李儒的眼界共同造就了兵强马壮的西凉军,这也正是董卓称霸的基石所在。
成为相国后,董卓在大肆囤积钱粮的同时继续征兵,到了诸侯讨董时,西凉军的人数比诸侯联军加起来还要多。
要不是李儒建议董卓保存实力,双方拉到一处真刀真枪的干一场,西凉军的赢面至少在七成以上。
但此举并无太大意义,没了刘煜会有王煜,没了袁绍也会有赵绍,就算把各路诸侯全都宰了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因而即便是解决了这些家伙,回头各地还会不断有人来讨伐董卓。
毕竟董卓干的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腌臜事,死后都得让人扒皮点天灯的那种,没人举旗讨伐就怪了!
在李儒刻意保存实力的打法下,三十万西凉兵只损失了几万,也就是说讨董联盟完全没伤及到董卓的筋骨。
后期李儒并未建议董卓继续增兵,因为眼下这些兵马已经足够应付任何局面了。
李儒反而还劝董卓精简队伍,以此来减少粮草的开销。
虽说眼下西凉军粮草十分充裕,但坐吃山空总归不是什么办法,要知道雍、凉二州可都不是什么种粮的好地。
而且鼓仓的离奇被袭也让董卓损失了不少粮草,此事到现在还没破案,董卓一度怀疑有内鬼,要不是李儒再三苦劝,董卓非宰几个将领出气不可。
将老弱尽数裁掉后,西凉军的人数减至二十万,其中十二万骑兵,八万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