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原【步兵兵马都监】的鲁达外放出任秦凤路刺史一职,于是【猛虎营】主将武松得以提拔,成为新任的【步兵兵马都监】,负责留守洛阳府。
为了能够迅速完成【养由基营】和【山地营】的组建与扩建工作,祝彪下令让庞万春、解珍、解宝直接从【猛虎营】中挑选合适的兵源。
在顺利完成各 3000 人的编制之后,祝彪率领着骑兵营、【养由基营】、【山地营】以及【亲卫营】,总计一万四千五百兵马,从洛阳出发,经由潼关朝着长安进发。
得到消息的【永兴军路刺史】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早早地守候在长安城东门外迎接祝彪。
种师道身材魁梧壮硕,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他面容刚毅,线条刚硬如铁,双目深邃而沉稳,历经岁月与战火的洗礼,透着久经沙场的沧桑与睿智。那浓密而微微飘动的胡须,犹如风中劲草,为他增添了几分威严与庄重。宽阔的肩膀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挺直的脊梁彰显着不屈的意志。
“叮咚,检测到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统率 92,武力 91,智力 82,政治 80,魅力 80。“
“哎呀呀,种大人,您怎么亲自出来了呀。这延安府位于抵御西夏的最前线,全靠【小种经略相公】您费心操持了。”祝彪远远看到种师道站在城门外等候,便赶紧下马,快步向前,抱拳行礼。
种师道爽朗一笑,说道:“祝司空此次出征,定能旗开得胜!我怎能不亲自相迎。”
祝彪谦逊道:“种大人过奖,还望您多多指点。”
种师道回应:“祝将军智勇双全,我相信您必有良策应对。快请进城,我已略备了薄酒,为司空大人接风洗尘。”种师道带着祝彪一众人等依次鱼贯而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种师道与祝彪开始谈起正事。
“种大人,当下我国虽与西夏缔结了友好同盟关系,但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咱们还是得谨防西夏人突然倒戈相向的可能性。”祝彪面色凝重。
种师道点头应道:“我也是这般想的,西夏人向来反复无常,经常变卦,不得不加以防备。不知祝将军对此有何打算?”
祝彪说道:“我想先稳固后方防线,再做进一步部署。比如在关键隘口增设兵力,加强巡逻,同时储备足够的粮草物资。”
种师道微微皱眉,思索片刻道:“此计可行,但也要时刻留意敌军动向。另外,可趁交易蒙古马的过程中,派遣细作深入西夏,获取情报。”
祝彪点头表示同意:“种大人所言极是。不过将心比心,西夏人恐怕也会暗布细作,还得加强人手盯紧从西夏送马过来的人才行。”
接着祝彪提出了一些战略构想:“有种大人在前线顶着,我才能放心大胆的向吐蕃用兵。实不相瞒,我的计划是从成都府出兵,闪击脱思麻部落最东边的【马尔康地区】,然后再向北拿下【松潘高原】,有了这两个地区之后,我们便相当于掌握了进藏的钥匙,而后再徐徐推进,实行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的方式,逐步瓦解吐蕃的其他几个部落,比如纳仓部落、羌塘部落等,至于位于青海湖北部的黄头回鹘部落暂时不要碰他,留着他作为我们和西夏的缓冲地带。”
其实关于西藏地区,历史上真正拥有管辖权的是元朝和清朝,反观明朝其实是【统而不治】。明初,朱元璋的目标是想要完全取代元朝所有的领土,所以他要承继元朝在西藏的政治遗产,朱元璋对藏区的政策是政教势力,只要归顺就可以获得册封,到了永乐盛世,朱棣又数次遣使入藏分封了藏区的三大法王和五大地方之王及一系列官职,达到了鼎盛时期,而往后的明朝皇帝对西藏的管理却日益衰败。明朝对西藏采取的是【怀柔远夷】、【多封众建】的羁縻政策,与元朝、清朝相比,明朝对西藏的行政控制可以说是松散的。
元、明、清三朝,只有明朝对西藏是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元朝治理西藏的手段是册封帝师和中央任命本钦,清朝是通过驻藏大臣,直接由中央管辖,只有明朝是通过宗教册封和羁縻来维持关系。
为什么明朝不由中央直接管控,而是要羁縻呢?很大一个原因是明朝有严重的蒙古危机,从而造成了明朝对西藏的政策一直是以避免冲突、分封拉拢为主。当朱棣死后,蒙古危机开始与日俱增,明朝自然而然也就再也没有像前期那样有精力来管辖西藏事务。明朝和西藏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少。举个例子:正德十年,宦官刘允奉明武宗之命入藏请八世法王入京,没想到到了地方,八世法王不愿意来,刘允和部下企图武力劫持强行押赴来京,不料被当地藩兵夜袭死伤大半,刘允落荒而逃,狼狈逃回成都,最终导致了明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入藏使团以完全失败而告终。
此外,明朝对西藏并没有实际的调兵权,整个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期间,只有万历二十三年重阳节,为了抵抗蒙古永邵卜入侵青海,明朝聚集了西藏数个部落共万余人一起在青海大败蒙古入侵者。这是明朝和西藏利益一致的结果,并不能代表明朝对西藏有调兵权。
种师道沉思片刻,说道:“吐蕃地势复杂,祝将军需小心应对。进军路线要提前规划好,还要留意当地的风土人情,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种大人所言极是,多谢提醒。”祝彪点头应道。
“祝大人向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下官在此预祝司空大人凯旋而归,咱们仍在这长安城内开怀畅饮、欢庆胜利。”
“承蒙种大人的吉言了。”两人相谈甚欢,气氛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