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躬身道:“需在宣抚使司下临时成立军情局,由下官出任局座。另外军事素质和能力要从娃娃时抓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江南问题根深蒂固,为我大皇帝陛下的长远统治根基考虑,下官建议于宣抚使司下成立少年军预备局,但凡适龄少年郎都需要按例参与宣抚使司的定期学习和军训,为方便计……那下官累点倒也没什么,便由下官也兼任局座好了……”
在蔡京看来,这都不是些什么事。因为宣抚使司并不是常规的朝廷建制,只是抚远大军的临时行在,下属机构,那也都是临时机构。
现在蔡京很烦这小子提这么多要求了,都不听完就摆手:“准了,关于宣抚使司的任命需要圣旨,那需要皇帝和本相同时亲笔签署,但委任军情局和少年军预备局则本相现在就给你亲笔委任书,只要你能打好江南的钱政这个关乎大宋安危的战役,一切好说!”
这也是大宋的规矩,相权的极致体现。在大宋任命一定级别的人事或者是机构,需要圣旨,而如果没有门下侍郎(首相)的签字,就不是圣旨,不生效。
历史上的蔡京在权力巅峰时候,和当年的王安石一样,抗旨的事老蔡也真没少做。和皇帝闹的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关于童贯的任命上。
童贯是真的得宠,也有军功,舔得皇帝上头之后,皇帝要下旨任命童贯枢密副使衔(和太尉衔同一级别)。
但当时老蔡正和童贯闹别扭,大怒之下就抗旨,拒绝对童贯任命,大抵就是对皇帝说“这人是个傻子,不适合如此高的任命,官家你重新考虑个对朝廷有用的”。
还真就把赵佶这个昏君给顶回去了。当然了,那也就为他的“另一次”罢相埋下了因果。
只是说这老头威望和手腕到了一定的量级后,罢相也没用,其他官僚要做事、要执行皇帝和新宰相的政策时,一样会先来蔡府请示一下作为顾问存在的老太师:能不能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这老头不点头,那天下就要乱,表现为政令出不了都堂。
“领命!”
这次小高衙内变脸之快,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姿态,实在让在幕后旁听的两人无语。
到此基本上大事谈妥,定调了。
剩下的也就只是些枝节,细则的话可以通过对童贯宣抚使的任命、宣抚使司工作职责的细化条例来限制这个纨绔子弟。
于是蔡京放松了下来,笑眯眯的道:“贤侄固然是……年轻气盛了些,但总体上,思路深合老夫之心意,见识之精,世所罕见,难怪李清照能短短时间为你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