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承父志,与公瑾,共谋天下!>
...
[明人:孙伯符,你做到了!]
[东汉建安五年吴侯孙策:得公瑾,必成事!]
[东汉建安五年中护军周瑜:[握手]]
[吴大帝孙权:@东汉建安五年吴侯孙策 不要独自去丹徒山打猎!小心许贡的门客!]
...
吴国
孙权在光幕上看到了故去多年的兄长孙策和周瑜的评论,有些恍惚。
若他们如今还在,江东会是怎么样的?
说不想念兄长,那是假的。如果在另一个地方,兄长因为光幕还活着,他和公瑾会领着江东走向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吧。
唉。
————
东汉 建安五年
孙策看见未来的吴大帝权弟给自己发的信息,心中没有丝毫怀疑,当即便和公瑾商议,改如何化解“死劫”。
...
【孙策来势汹汹,刘繇问帐中诸人可有人愿往。
“慈愿为前部先锋,捉拿孙策。”
太史慈请命。
太史慈只带了一人与孙策对战。
孙策和太史慈激战至夜晚雨落,孙策的衣服也被撕毁了。
...
周瑜和孙策设计放火袭营捉拿了太史慈。
太史慈被绑住带到孙策的面前,孙策指着和太史慈作战的衣服道:“我盼将军如旱苗之望甘霖啊...”
太史慈并不领情。孙策又道:“我与子义只觉相见恨晚,此生不能与子义共图大事,实为憾事。”
“子义,你我此次交战,你若把我擒拿,肯加害否?”
太史慈傲娇撇头:“未可知也。”又道:“我俩交战之时,若无援兵相助,这样战下去,能定输赢否?”
孙策已经明白太史慈的意思,也答:“未可知也。”
赶紧上前替太史慈松绑,太史慈单膝跪下:“我飘零江湖,未遇明主。将军如果不弃,我愿在将军帐下效犬马之劳!”
一番大战之后,孙策人才尽览,立足江东。】
<太史慈猛人啊。>
<孙吴的武将天花板孙策、太史慈。>
<发现孙策是属于向外的性格,适合开疆拓土;孙权是向内,适合守家。>
<哼,孙吴人就是喜欢放火。>
<孙策:子义越是反抗,我越是要得到手[吃瓜]>
<不得不说,孙策还是多会的,自古套路得人心[狗头]>
<怎么人人的话术都和吕布一样[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