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杨志和娄敏中

闻焕章只是笑:“你这同宗倒是奇怪,体格不错,但看上去像个读书人。”

杨邦乂叉手一礼:“后学末进,见过闻丈。”

闻焕章连忙还礼,刚说完要埋人家,结果人家是按照读书人的礼节行的礼,自己一个读书人也不好失礼。

哪怕是在梁山头领之间,大家也大多觉得闻焕章,曾经也就是东京郊区一乡村教授,是沧海遗珠,实不知闻教授是正经读书人,也曾中过进士的。

水浒书中说“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俱备酒食迎接。”

又说:

“年来教授隐安仁,忽召军前捧綍纶。

权贵满朝多旧识,可无一个荐贤人。”

不是王烨这种假的读书人,那是真的儒家门生。

当然有才学,不耽误他埋没在乡野,闻焕章原来也不懂为什么,怎么相识那么多人,没有举荐自己入仕的,如今吗?

懂不懂的也不重要了~

扯远了,说回眼前,闻焕章看着眼前这估摸着小三十的读书人,一时思绪飘飞,读书人还一路挑担,不知道的还当成喽喽处理了~

小主,

“杨秀士如何这般···这般···”闻焕章一时想不到该怎么形容,一个读书人,做个挑货郎。

“学生本是江南西路吉水县杨家庄人士,杨制使途径桑梓,有幸结识,此番原是要到东京参加明年春闱舍选,一路有个照应。”杨邦乂说道。

我挑担不是因为我是脚夫,而是因为杨志武艺好,他要是挑担子,遇到贼人怎么办?

“原来又到开科取士的时候了,倒是一晃好多年了,想我当年得中进士,结果蹉跎于村学半生~”

突地话锋一转,“只是太学那么多学生,都养在那里读书,就是考中,恐怕一时半会也分配不出去,不能为民谋福。”

闻焕章话锋再转,“不若到我梁山,高丽半岛上多是新归正之地,缺官缺的厉害,只是粗识几个字的大头兵,都得转行去做知县。每每念及此处,实在是痛彻心扉,不知多少百姓在这般军管之下,蒙冤受屈···”

闻焕章一说,就止不住,在闻焕章的描述中,高丽如今已经打下了,但是根本就没有治理,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高丽百姓和梁山救助的灾民矛盾重重···

我家寨主这天下打的太快,太缺读书人了~

咳咳,话说的有些夸张和加工的成分,一想到那一水的姓韩的官吏,闻焕章饭都吃的不香了,所以看见个读书人,就忍不住,根本忍不住~

直把杨志和杨邦乂说的都是愣愣的。

杨志是心中一松,这般情况下,倒是不用担心人家强拉自己上山落草,毁了清白之身~

当然不担心之余,自然也有些酸酸的,合着人家压根就没看上自己呗,枉自诩十八般武艺精通,兵书战略熟读,人家提都不提这事···

杨邦乂原本是想断然拒绝的,甚至在杨邦乂原本朴素的价值观中,应该是痛斥一番的,可是~

王烨的所做所为,真正了解之后,确实是让人很难骂的下去的。

为安置河北灾民,兵发高丽,拓土千里···

话本中都没有这般完美的人物,而在这其中朝廷怎么看都是反角。

咳咳,朝廷回河这事虽不说密不透风,讲道理的话,也不至于人尽皆知,这其中自然有某个如今还在大东北的军师的手笔。

如果有文宣部门,许贯忠就是那个在王烨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的时候,就已经把活做完了那种部门负责人。

所以一个江南西路吉州吉水(江西省吉安市附近)的读书人,知道河北的这般事情始末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邦乂沉默半晌,也只能是无言沉默,沉默就是最坚定的拒绝。

··· ···

这边王烨家闻焕章闻军师想着撬大宋墙角,江南东路别人也在挖王烨的墙角~

事情还要从太湖之中洞庭山(包山)说起~

太湖周边原本是有好多山头、各种水陆悍匪的,后来梁山孙真来到了这里。

然后这太湖就只有了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