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把一笔笔账报出来,朱儁静静地听着,不时的点点头。
“伯符啊,在这种时候,你还能输粮关中,着实不易。”
“朱公,我也只是尽力而为,离朝廷的要求还有很远。能不能让朝廷满意,我还不敢说。”
朱儁轻叹一声:“朝廷哪有满意的时候。事到如此,能尽力而为就不错了。伯符,也许是我老了,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我累了,听说吴会安定,我想回家养老。你是会稽太守,以后我能不能过得安稳,就看你的了。”
孙策连忙说道:“朱公可不能这么说,小子受不起啊。天下方乱,正需要朱公这样德高望重的名臣,我估计用不了多久,朝廷就会有诏书请朱公出山。”
朱儁笑着摇摇头。“也许吧,不过就算有诏书到,我也不想去了。大汉四百年,就像垂暮之人,非有为者不能救。我也是垂暮之人,以垂暮之人救垂暮之天下,岂能如愿?大汉需要你们父子这样的年轻人。”
孙策微怔,没有接朱儁的话头。朱儁话里有话。一个应答不当,弄不好就会留下话柄。
见孙策不吭声。朱儁花白的眉毛颤了颤,眉宇间闪过一丝忧色。他停住脚步,抬起头,看着绿树成荫的官道,出了一会儿神,收回目光,静静地看着孙策。
“伯符,党人尚气节,高声誉,以天下为己任,只是他们志骄而臊,疏于实务,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像李元礼那样德才兼备的党人已经难得一见了。天下大乱,仅有道德文章是无法致太平的,我已经向朝廷举荐你父亲,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有诏书到。”
孙策眉心微蹙。“什么样的诏书?”
“召你父亲入朝为官的诏书。”朱儁转身面对孙策,眼神中带着恳求。“我举荐他为卫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