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一时感动不已,拉住李禠之手说道:“秦刚何德何能,当得起李相公如此之厚爱。不是秦刚不知好歹。只是此事,你们可曾考虑过青娘自己的幸福?”
李禠一时呆住,这也难怪。虽然宋人相对尊重女权,给予了女性在财产、婚姻等等方面较多的权益,但是在最根本点,往往却是将其当成了各种利益考量的交换筹码。
“家严说过,青娘能嫁给刚哥,也是觅得一段良缘。”李禠勉强地回答道。
秦刚点点头道:“我自认应该会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但是,此番朝中变局,家师不出意外,必是被贬外放。休说目前吏部尚未给秦刚授官,就算圣眷蒙身,秦刚也已下定决心,也将辞任随恩师身边侍奉。所以,此时若是应下这个婚约,那是对青娘的不尊重与不负责任。所以,还望代转吾意,恕秦刚无礼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禠这下倒也无语了。来之前,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父亲的苦心,可就算是容忍秦刚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但他至少也要能留在京城,处于李清臣的政治庇佑范围之内吧。
但秦刚坚决地选择与秦观一同外放,这件事情也就不那么好办了。
无奈之下,李禠也只能解嘲地说:“看来还是我们家的青娘没有这个福气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说你要是成了我的侄女婿,咱们之间该怎么论啊!”
“哈哈哈,想得美你!”
事后,李清臣听得李禠回禀的情况,默然了半晌。
四月三十日,秦观的贬职外放通知下达:
原左宣德郎,国史编修官秦观,调杭州签判。
所谓签判,只是因为秦观之前的国史编修官是京官,调往地方任的虽说是同为从八品的判官,但是前面必须要加上签书二字,因此称为签判。这品级虽然没有降低,从京官调为地方官,这便妥妥地算是贬任了。
而秦刚的授官通知也于同一天下达:
进士榜第二十名秦刚,官授左宣义郎,知登州黄县;
按理说,这个官授得并不低,主要原因是秦刚之前已经是右宣义郎,此时获得进士出身,官阶虽然不变,但从右改成了左,已经与今科的状元毕渐相同。然后,登州在京东东路,也算是一个上州。能在此州担任知县,算是相当不错的安排了。
只是,秦刚听完前来授官的吏部官员宣读之后,并没有如正常那般谢恩接旨,而是出人意料地开口说道:“臣才疏学浅,难当一地大员重任。又因恩师外放,恐其身边无人照顾,乞求陛下怜吾孝心,收回成命。”
什么?
秦刚他,居然拒诏了!
要知道,宋代虽然不乏拒诏之人,但是人家拒诏的前提是,自己已是牛人!
比如王安石在英宗时就曾多次拒绝入朝为官,以至个人声名大振;
又如王安石变法之后,旧党的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人,之前都已经官至宰执,为抗议与朝中宰的相政见不和,对于朝廷的各种任命可以作出不奉诏、不出仕的举动,那是文人争相称颂的风骨。
可是,你小小的左宣义郎,一个差遣都没有的选人小官,居然拿着要侍奉恩师的借口,来拒不奉诏,真是天大的胆子了。
对,就是天大的胆子。
要知道,宋朝的老师虽然排入了天地君亲师之列。但实际上人们对于老师的尊重还没有高到父母的那种程度。你说要回家侍奉双亲而辞官有人相信,现在说是要侍奉老师而辞官,信鬼呐!
对了,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特别要提侍奉老师,不就是因为朝廷刚刚贬了你老师的官么?你这就是发泄牢骚,对朝廷宣泄不满!
得知回复消息的章惇难得地有点动怒了,这个不知天高地恩的小子,自己的爱才惜才之心,在他的眼里居然不值一提。既然你要如此地保持风骨,那就一笔把你划进“永不录用”的名单之列又能如何?
就在他准备动笔的一刹那,突然临时又改了主意,提笔在原先的授告示上写下了“改知杭州昌化县”,再叫来文书说:“让吏部重新出文告之。”
因为章惇最终考虑的还是朝廷的体面,一甲的进士无官可授,终究还是朝廷的不是。
这秦刚既然口口声声要侍奉恩师,我就给你授个杭州的郊县之职如何?
这一次再来授官,秦刚跪地沉默了一下开口道:“臣,谢圣恩。”
宣职的吏部官员这才松了一口气,之后将告身文书等塞入秦刚之手,口中说道:“恭喜秦宣义了。由于宣义郎是新科进士上任,朝廷还给了回乡的时间。所以去昌化县上任的时间,只要在七月底之前到,都是可以的。”
秦刚算了一下,这相当于是给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而他去杭州昌化,正好是与回高邮的路算是一个方向,所以时间倒是相当地从容。
这段时间,该安排离京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