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看到的地方,司马昭悄悄地在城墙上擦了擦自己手心里的汗水。
这是他第一次领军对敌。
函谷关高大厚实的城墙,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安慰。
因为他知道,函谷关堵不死汉军前往洛阳的路。
再次趁着没有人注意到,他飞快地向南边看了一眼。
这是一场真真假假的仗。
自己既要让别人看不出是假的,又要防止汉军把它弄成真的。
这等要求,对于第一次领军的自己来说,太难了!
想到这里,司马昭不禁暗叹了一口气:
若是阿兄还在,那就好了……
浑然不知道冯大司马与司马懿有暗中交易的姜维,此时正站在某个山头上,举着望远镜看向函谷关。
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到眼前这巍峨的关城,仍是有些心惊。
幸亏通往雒阳的,不止这一条路,否则的话,眼前这个关城,可真要令自己头疼了。
更别说从长安送过来的第一批粮草,仅能供应虎步军一军出动。
这就意味着,这一次攻取雒阳,在长安第二批粮草没有送过来之前,武卫军怕是没有办法给自己太多的支援。
再加上虎步军兵分两路。
所以想要单靠自己这一路的兵力攻下关城,可真不容易。
不容易归不容易,该做的还是要做。
“传令,在关下十里扎寨。明日一早,随吾至阵前挑战。”
就算是真要攻城,也要等器具备齐,在此之前,基本就是尝试看看能不能把守军从关内引出来。
挫敌士气,也是好的。
若是遇到莽夫,经不起挑衅,不据地利,反是引大部人马出关来,与自己相战,那就更好了。
相比于姜维被阻于关城下,柳隐引军走南路,却是颇为顺利。
南路基本是沿着洛水边上,一路向东。
这条路上,本来还有三个城池:黾池、阳市邑、宜阳。
特别是阳市邑和宜阳。
它们一个是伪魏雒阳典农中郎将屯田所在,本是有屯兵。
一个是立于洛水边上,勉强算得上是阻拦在南路上的城池。
只是自从大汉夺取秦函谷关和新关之后,那些本就没有战斗力的屯兵,哪还敢守在那里?
至于宜阳,地势其实倒是不错的,傍山依水。
若是伪魏当真存了死守之心,柳隐说不得,还真是要在城下停留。
至少也要调后方的辎重上来,让石砲轰它一番——反正这里离陕县不远。
不过柳隐不知道的是,在高都城见识到汉军石砲威力的司马师,在败退回雒阳后,就把宜阳的兵力撤走了,全力收缩到雒阳。
因为在司马师看来,连背靠天井关的高都城都挡不住汉军的石砲,远不如高都的宜阳,就更挡不住。
与其浪费兵力,不如把兵力都收回来。
这一个决定,倒是便宜了柳隐。
他领军到宜阳城下,还没有等派人前去喊话,宜阳城就已经是城门大开。
原本留守宜阳充当警哨的百来名魏军,在得知汉军大举来攻,早就提前跑了。
柳隐领军入城,看着几无一人的城池,不禁感叹道:
“过了宜阳,就可顺洛水直通雒阳。如今贼人不守宜阳,恐怕亦无心守雒阳矣!”
浑然不知被自己说中了的柳隐,在宜阳城休整过后,立刻马不停蹄地继续领军向东。
——
延熙十一月,柳隐领军绕南崤道,一路直扑雒阳城。
守在汉函谷关的司马昭,得知消息后,“大吃一惊”!
连夜领军撤出函谷关,意欲在柳隐到达雒阳之前退守雒阳。
一直密切注意关城动静的姜维,立刻破关而入,并紧紧地跟随其后,不给司马昭喘息的机会。
后有追兵,侧有堵截,虽然早就有准备,但司马昭还是有些慌了。
眼看着雒阳城在望,他竟是没有按照司马懿的安排,入城把府库的粮草烧了再走——虽然已经没有什么粮草了——而是直接绕过雒阳。
然后直接奔向雒阳北面的小平津,准备在那里北渡大河,回到河内。
这一场仗,汉魏双方,都知道汉军会怎么打。
但汉军不知道,魏军会怎么打。
所以当姜维和柳隐汇合之后,兵临雒阳城下,看着一片混乱雒阳,愕然无比。
“伯约,你说,会不会有诈?”
事到临头,柳隐反而有些不确定了。
“应该,不会吧?”
姜维也有些迟疑。
与此同时,远在建业的糜十一郎,正在拜访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