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上来说,建业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是不合格的。
或者说,是比较寒酸的。
因为它从孙权称帝到现在,一直沿用的,都是原来的旧城墙。
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变得残旧破败。
建业的皇宫好歹也是在原来的旧将军府舍扩建而成。
木材石料是拆了武昌那边的王宫,利用水路运到建业二次利用。
而建业城墙则不然——当然,要说它没有扩建过嘛,那也不对。
但扩建的部分,并不是建起新的城墙,而仅仅是用篱笆围起来,权当城墙了。
所以看一个人在建业城的地位高不高,只要看他住在哪里就差不多了。
住在新划分出来的城区部分,与篱笆为伴。
不用说,不是底层庶民就是卒家子的亲眷。
而再往里面,居住在原旧城边上的,则是有些家底的人家。
最里面靠近皇宫那几条街,基本就是达官贵人的府邸。
越靠近皇宫,越是身居高位。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
比如在苑路某条闾巷里的某个人家,虽说看起来门庭高大,但细看之,却是完全没有高户人家奴仆进出忙碌,人声沸然的情况。
更别说什么宾客如流,车马如龙了。
门前无人行走,大门小门皆是紧闭,显得颇为冷寂。
日头还没有过中天,斜斜的阳光照下来,光暗交错的地方,可以看到灰尘在安静地飞舞。
府门口的门柱有不少地方的漆面已经剥落了,在光照下,显得有些斑驳不堪。
“叮叮当当……”
远处响起了一阵马铃声。
一辆马车从闾巷远处渐渐行驶过来。
马铃声正是从拉车的马匹脖子上铃铛发出来的。
马车的外壁,并没有雕刻着繁复花纹之类,但在日光的照耀下,隐隐反射的暗红色,却是在彰显着打造马车的木料非是凡品。
更别说这里是建业,这里是江东。
江南之地本就缺乏马匹,随着三国鼎立日久,北方的魏国严禁战马流入南方。
吴国的马匹就越发地匮乏起来。
更别说这几年来,连魏国自己都开始缺马。
虽说现在有季汉给吴国供应战马,但那是军用。
可不是民用。
江东的民间,现在流行的是牛车。
建业城里的达官贵人,或许愿意出高价从汉国那里买一匹两匹三四匹好马来炫耀。
但绝不可能会拿这些精贵的马匹来拉车。
能坐这等马车的人,多是手眼通天视钱财如粪土的人物。
所以这户落魄人家的大门前,忽然来了这么一辆低调奢华有内涵的马车,某些门缝里透出来的惊讶乃至惊骇的目光,也就不奇怪了。
更别说这辆马车的后面,还跟着几辆载着礼物的马车。
那毫无遮盖成捆的蜀锦、毛料,用粗麻布分隔开的精美酒坛,还有极具大汉红糖包装特色的油纸包,不知名但一看就知道装着好东西的木盒子……
每一车都是满满当当,不留一点余地。
这一片虽说不算是顶尖权贵人家聚居之地,但能在这里置办地产的,至少也是大吴有头有脸的人家。
但这几车礼物一摆出来,却是已经达到能让这些人家感到眼红的地步。
“郎君,到了。”
在偷窥者不可置信的目光中,车夫把车马稳稳当当地停在最不可能的这户人家前面。
然后对着车内恭敬地喊了一声。
马车车门被打开,下来了一位身着锦袍的郎君。
然后,不知是哪家正在偷偷观察的娘子发出了一声抑制不住的惊呼声。
无他,这位郎君委实是太过吸人眼球。
不但容貌俊美无比,而且在一身得体锦袍的衬托下,更是显得雍容华贵。
他不是二十来岁,锐气尽现的年青人,而是已经有了成熟阅历,懂得收敛却又无法遮掩该死魅力的小叔叔。
处于年青与中年之间,正值春秋最鼎盛的小叔叔。
徐步而行,沉静而从容地走向侧门的时间里,不少门缝里又多了不少女子的目光,亮晶晶地看着这边。
方才举手欲叩门,侧门就已经被打开了。
很明显,自家门前这等仗势,让这户人家的门房根本坐不住。
直到对方伸手欲敲门的那一刻之前,他都不敢相信,对方是真的来找自己主家。
“敢问这位郎君,你找哪位?”
“烦请通报,同宗晚辈糜照,前来拜访糜将军。”
糜照说着,递上了一张拜帖。
门房一听对方自报家门,明显地就是一愣。
但见他迟疑了一会,这才有些不可置信地接过拜帖,仿佛直到这一刻,他仍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请,请郎君,等,等一会。”
门房有些结结巴巴地回了一句,然后立刻转身飞奔向里面跑去。
不一会,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不顾仪态地奔跑出来,人未至,声先到:
“贤侄,可是贤侄当面?”
糜照看着这位才五十来岁,就已是显得老态龙钟的族叔,饶是他心志坚定,仍是不禁有些感慨。
“侄儿照,见过族叔。”
老者快步走到糜照跟前,似乎忽又想起了什么,他猛地停下脚步,转过身去掩面道:
“贤侄何来?吾等一家,无颜再见你们这一脉。若是你是欲前来问罪,但请开口尽骂便是,吾绝不会还一语。”
糜照闻言,脸展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族叔何言?从祖(即糜芳)之事,吾身为后人,何敢轻言?此番照前来,乃是奉大人之命,前来探望族叔。”
此时糜芳已是死去多年,眼前这位老者,正是糜芳的儿子。
同时也是糜照之父糜威的堂兄弟。
老者听到糜照这番话,这才有些犹豫地转过脸来,将信将疑地看向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