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锦衣卫也是刚刚城里不久,在这里“耕耘”的并不深入,所以找了几日也就是找了一个高丽人名叫李俊喜的作为通译。王三和李俊对这个李俊喜都是不了解,当时山东的登州和青州,倒是有一些高丽人做生意,但是懂得扶桑话,又愿意做通译的还真是不多。
李俊、王三二人在青州的望海楼摆了一桌子酒宴,宴请这个李俊喜也算是一次面试。李俊和王三一看见李俊喜就是20多岁,长得相貌堂堂,谈吐不烦,就有几分喜欢。
席间,李俊问道:“李兄,看你见识不凡,只怕在高丽国也是读书人吧。”
李俊喜道:“正是,小弟祖上在朝为官。到了我这一代才转为行商,这次到青州行商,遇见风浪,海船背打翻了,幸亏我水性好,抱着一块船板飘了一天一夜,才被过往的渔船救下,最后流落道此地。”
王三奇道:“听兄弟谈吐不凡,难道贵国都能说这么好的雅音国韵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俊喜笑道:“二位东家有所不知,我国读书之人都说汉语,科考所用课本也都与宋国书籍无意,故而会说汉语。只有贫民百姓,才说本国的高丽谚文,这谚文在民间流行,有音无字,实在是拿不到台面。”
王三点了点头道:“这倒是第一次听说,领教,领教。”
李俊问道:“兄弟懂得扶桑话。”
李俊喜道:“鄙国开京有宋国、契丹国、扶桑国我们叫扶桑国为东瀛国,各地商人道开京经商,故而鄙人略通这些国家的语言。”
李俊和王三对视了一眼,王三道:“如此甚好,那就请李先生加入商队,咱们一同闯荡扶桑国。”
李俊也道:“好,就请先生先回去准备准备,明日到码头寻找我们商船。”
李俊喜也高兴道:“多谢二位东家,在下自当效力。在下孑然一人,也没有什么准备的,即可就可以到码头登船。”
王三道:“如此甚好,咱们先吃喝一番,然后登程。”
李俊、王三跟李俊喜谈好了价后,又吃喝完毕,就结伴向码头走去。下了酒楼转过了几条街道,由于王三是刘光世亲兵出身身手自然不凡,他一出酒楼就感觉有人跟着他们。王三觉得奇怪,在青州他们并没有熟人,王三没有有惊动李俊等2人,自己加上了小心。
当他们走到了一个僻静的小巷时候,王三突然听到弩箭的声音,他急忙一推李俊和李俊喜,道:“小心有暗器。”
李俊和李俊喜被王三退了一个踉跄,这只弩箭擦着李俊喜的发髻飞了过去,“嘭”的一声这只弓箭就“钉”在了墙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