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高歌一蹦三尺高,飞进屋里,放下鸡蛋,用鸡毛蘸了墨汁在纸上画了一道线,那样流畅;她又写了几个字,和用铅笔水笔一般无二。
在鸡毛笔和高歌自己做的竹尺的配合下,一张张装修图纸很快画出来。高歌又修修改改,两天后定稿。
高歌从潘大顺那了解到,做工的都是自己带上足够的干粮,主家愿意给熥熥就吃个热乎的,不给熥就啃凉的。也没有菜,啃干粮喝凉水。
天热还好,天凉就受罪了。高歌哪里看的了别人受苦,和泥鳅商量能不能在草庐的灶旁再垒个临时的小灶,大灶做饭,小灶炒菜。
潘大顺的话泥鳅也听见了,他猜高歌一定会想办法让做工的吃上热饭热菜。果然,他猜对了。
泥鳅想一想道:“还要有棚子,不然下雨就做不了饭了。那块地方,嗯,够用。”
“泥鳅叔,煮颜料的大锅做不了饭,咱得买口锅,再买口小锅用来炒菜。”
“明儿我找车拉石头,再弄些搭棚子用的木棍子、茅草。”泥鳅盘算开了。
一会儿,又问高歌:“小东家,木料是拉到草庐还是拉到新宅子?”
高歌想一想,“拉到草庐吧。干活也在草庐,吃饭方便。木料裁好,组装的时候再去新宅子。”
泥鳅记下了。他要做到心中有数。
下午,泥鳅拉石头去了。
高歌拿着图纸再次核对数据。
林凤玲快步走进来,“歌儿,有人来,说是送藕粉的。”
“送藕粉?”高歌的脑子快速转了几圈,确定自己没有定藕粉,不但没定,她早将藕粉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这真是想吃冰下雹子,省得自己去找货源了。
赶紧随林凤玲到了大堂门外。一辆驴车旁站着两个人。一个三十岁左右穿长衫的男子见出来人了,还是个小女娃,不禁疑惑的看看林凤玲。你不是说去叫东家吗?怎么领出来一个小女娃?
林凤玲已经锻炼的不那么社恐了,但是一和男子说话脸还是红,急促的道:“这是东家。”说完扭头回去了。
又不放心歌儿一个人,就叫了泥鳅出去。
男子忙脸上堆笑道:“没想到竟是位小东家。我是来给李家糕点铺送藕粉的,谁知李东家将铺子卖与小东家了。那位娘子让我等着,小东家可是需要藕粉?”
原来是供货商,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