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伽耶,梵名Buddha -gaya^,又称菩提道场(梵Bodhi -man!d!a )、佛陀伽耶、摩诃菩提(梵Maha^ -bodhi )、菩提场。为佛陀成正觉之地。位于印度比哈尔(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处之布达葛雅(Bodhgaya^),面临恒河支流尼连禅河(梵Nairan~jana^ ,今法尔古河),其地原为古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方之优楼频螺(梵Uruvela^ )聚落。这里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地方,因此成为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Bodh是印地语中智慧的意思,菩提迦耶便是迦耶的智慧之地,它源于佛陀释迦牟尼在当地的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得名,因此,菩提迦耶也有了字面上的迦耶城的菩提树之意。
一、历史渊源
佛教经典记载,佛陀经历六年苦行之后,行至此地,于毕钵罗树下之金刚座上结跏趺坐,证悟十二因缘、四谛法等,而得正觉,故毕钵罗树又称菩提树,即‘觉树’之意。
伽耶城于中世纪为婆罗门教徒所拥有,为与婆罗门教徒之伽耶城区别,特将佛成道之圣地称为佛陀伽耶,而与佛陀之生处(蓝毗尼园)、初转法轮处(鹿野苑)、涅盘处(拘尸那城娑罗双树林)并称为佛陀之四大圣迹。佛陀入灭后,历代纷纷在此起塔供养,建造精舍伽蓝,虽屡遭毁坏,然迄今尚存多处遗迹。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原是个王子,从小过着养尊处优、奢侈富裕的生活。可有一次他出游时,看到民间的生老病死;农民在田里汗流浃背、辛苦的劳作;路边可怜的乞丐;目睹了这世间积劳成疾、流离失所贫困的穷人,他心中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释迦牟尼目睹了世间的生老病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心目中的困惑也越积越多,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决定出家修行,去寻找人生的真谛,去寻找能回答自己疑惑的答案,这些都发生在2600年前。
一天夜晚,他抛弃了王子的宝座,离家出走,云游四方,追求人生真谛。后来,释迦牟尼云游到菩提迦耶附近,先在森林里苦修6年。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心中的疑惑得不到答案,就终身不起。在第六个七天打坐静思时,忽然天空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他任凭风吹雨打,依然纹丝不动,此景感动了湖中的眼镜蛇蛇王,它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佛祖,为其遮风挡雨。
当他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未悟得解脱之道时就放弃苦修,到尼连禅河中沐浴,随后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粥之后,便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苦思冥想,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悟得了正道,找到了解脱疑惑的答案,成为佛祖释迦牟尼。
菩提树本身在佛教中就是觉悟与智慧的标志,佛陀在此树下实现了完全的觉醒,证悟了十二因缘、四谛法等佛教核心教义,之后他就开始向佛教徒传道了。
在寺内的湖中心,有一座蛇王与佛祖的雕像,这里曾经发生佛祖修道,为其遮风挡雨的故事。
在菩提伽耶的史册上还有着这样的记载:当年回教徒侵入印度时,为了保护圣地不受摧残,佛弟子们将整个寺庙都埋藏了起来,只有大塔的第九层尚露在外面。要把这么高、这么多的建筑全部埋起来,推成个小山丘,绝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足可见当年佛弟子们的苦心和诚敬。
一直到600年以后,英国的考古学家根据《大唐西域记》里的记载,才把菩提塔和金刚座完全的挖掘出来,让寺庙重见了天日,也才有了今天我们后人见到的菩提伽耶的尊容。
菩提伽耶先有了菩提树,才有了佛的顿悟,也就有了寺庙的纪念。昔日释迦牟尼打坐静思的方寸之地,如今已成为全球佛教徒心目中的朝拜圣地。
二、主要遗迹
昔日,释迦牟尼打坐静思的方寸之地,如今已发展成为着名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菩提迦耶主要遗迹包括大觉塔也称摩诃菩提佛寺、菩提树、金刚座等,是1861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挖掘出来,于1870年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