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印度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九阿比吉特·班纳吉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2783 字 1个月前

2003年,班纳吉和迪弗洛联合创建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并一直共同为该实验室提供指导。J-PAL实验室的任务是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基于科学依据,从而减少贫困人口。J-PAL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赢得国际认可,获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年度“知识前沿”奖。

四、阿比吉特?班纳吉经济学核心要点

阿比吉特·班纳吉把穷人持续贫困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穷人获得信息渠道有限,知识储备不足。他们信息来源主要靠信任的人传递,不相信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士。这种错误知识和经验一旦形成偏差,就容易出问题。许多贫困地区的穷人不明白接种疫苗比医疗费用更划算,不理解基础教育的长期效益,不会正确使用化肥,宁愿找民间医生也不去正规医院。这些非理性行为的根源是知识储备的匮乏。知识储备就是心智容量,决策时可以运用的信息量。贫穷会缩窄人的代宽,影响认知能力和自控力。

第二,穷人易陷入金融陷阱,无法获得金融杠杆。如果穷人获得意外收入,就可能翻身。但在大多数国家,穷人得不到银行贷款,只能取得高利贷,这进一步令他们难以翻身,需要承担更多不合理借贷。正规银行不会轻易贷款给无力偿还的穷人。穷人需要杠杆,需要的是正规的机会,当然,富人的机会更多,失败了几次之后如果有一次成功,之前的损失也能弥补回来,抱着这样的心态做事也更有可能成功。

第三,穷人倾向于及时满足,无法延迟享乐。一个例子是24岁的单亲妈妈萨拉,她每月可以领取100美元的食品券,一拿到就去买龙虾、牛排等昂贵食品,一个月的食品券很快就花光了。穷人也需要享受生活,对他们来说,及时满足是避免生活乏味的重要选择。心理学中“自我效能”和“延迟满足”这两个概念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行为。自我效能是对自己能力的判断,穷人对未来缺乏信心。延迟满足是牺牲当前利益以换取未来更大收益的能力,穷人难以做到这一点。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是错误的,仅仅是观察到的现象做的总结。价值观方面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你的根本需求。

除此之外,穷人还面临其他陷阱,如生育陷阱、教育陷阱、认知陷阱等。

生育陷阱:穷人往往会生育更多孩子。对穷人来说,生孩子像买彩票,不知道哪个孩子会“中奖”成功,所以选择生育更多孩子,增加中奖的概率。这种“养儿防老”的观念导致恶性循环。与之相比,精英阶层会花费各种资源培养孩子。

教育陷阱:穷人家庭由于经济拮据,无暇顾及孩子教育,甚至负担不起学费。我的家乡重男轻女,女孩读到初中就不再上学,外出打工。这种教育理念非常错误。精英阶层会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孩子。

认知陷阱:长期贫困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一项研究显示,收成前后农民的智商差异达14个点,因为贫困导致的匮乏会限制智力。获得意外收入或者接受信息输入,可以扩大认知带宽,帮助脱离贫困。所以直接给钱的援助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那么如何摆脱贫困呢?改变贫困状况的三大途径是:第一,选择可以获取更多信息的工作。第二,确保有稳定现金流,不至影响判断能力。第三,获得有效信息,通过学习、阅读提升自己。关键是扩大信息带宽,或在现金流稳定的基础上扩大信息带宽。积极改变环境,努力学习,才能跳出贫困循环。最后,理解穷人的艰辛,而不应简单归咎于他们的愚蠢和懒惰;同时反思自己所处阶层的各种陷阱,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勤奋创造财富,才能避免贫穷的痛苦。

五、阿比吉特?班纳吉的主要名言

1.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

2.对于政府工作的特别强调表明穷人对于稳定的一种向往,因为这类工作虽然不那么激动人心,但一般都非常稳定,而且,实际上,工作稳定似乎是中产阶级与穷人之间的一个界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我们不愿向朋友或邻居提供无条件的帮助。一方面,我们或许会担心,保证向某人提供帮助可能会使人们产生一种惰性心理——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或者,人们可能会在没有必要时提出需求。或者,相互帮助的许诺并未真正实现:我帮助了你,但轮到你帮助我时,你却总是在忙别的。

4.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会,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关注当前,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愉快,在必要的场合参加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