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朗读炸弹

那不仅仅是影响分班的信用分数,而是一份份被自动生成的《学生心理稳定性评估报告》。

当陈默将数据脱敏后交给林枫时,林枫的瞳孔猛地一缩。

报告里充斥着冷酷无情的算法标签:“易受外部煽动”、“家庭价值观存在偏差”、“社交圈潜在风险高”。

而生成这些标签的“依据”,更是让他遍体生寒——一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在小区业主群里组织大家维权,被标记为“群体性事件潜在组织者”,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评估;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因为是自由职业者,收入不稳定,被算法判定为“家庭抗风险能力弱,可能导致学生心理波动”。

最让林枫感到一阵眩晕的,是一条标注为“潜在不稳定因子”的行为记录:母亲凌晨回家途中,发现醉酒女子被骚扰,挺身而出并报警。

“帮人报警……竟然是负分?”林枫的手指死死捏着那份打印出来的报告,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终于明白,他们要对抗的,根本不是某个官员的渎职或某项政策的疏漏,而是一个已经深入骨髓、正在系统性排斥和惩罚“非标准善良”的冷血系统。

这个系统正在告诉孩子们,见义勇为是错的,坚持公理是危险的,做一个“标准”的、温顺的、从不惹麻烦的公民,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听证会的代表,大家一致推选了小宇。

他是李阿姨的儿子,而李阿姨的助学贷款被拒,正是因为那次“多管闲事”的报警。

然而,在正式听证会前的彩排中,小宇却彻底卡壳了。

小主,

他站在临时的讲台上,面对着台下几十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手里的稿纸被汗水浸透,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巨大的压力让他几乎窒息。

夜里,林枫发现小宇一个人蹲在角落里,用笔在纸上反复涂改,最终,他在纸上重重地写下了几个字:《我的母亲不是坏人》。

那篇他自己写的稿子,充满了少年人的倔强和悲愤,讲述了母亲如何善良,如何在那天凌晨发现被骚扰的女孩,如何不顾危险挺身而出,最后却换来了对方家属的投诉和女儿助学贷款被拒的荒谬结果。

林枫拿过稿子,静静地读完,沉默了很久。

他没有夸奖,也没有批评,只是把稿子还给小宇,轻声说了一句:“听证会上,别念稿。你就讲一件事,讲你妈那天报警回家之后,跟你说‘没事’的时候,那双手,是不是还在抖。”

小宇猛地抬起头,眼眶瞬间红了。

听证会当天,青州大学的大礼堂座无虚席。

媒体、校友、闻讯而来的市民,将整个礼堂挤得水泄不通。

教育局派来了三名官员,坐在主席台中央,表情倨傲,仿佛不是来接受质询,而是来接受一场无关痛痒的汇报。

轮到小宇发言时,全场瞬间寂静下来。

他一步步走上台,瘦弱的身影在聚光灯下显得有些单薄。

他没有带任何讲稿,只是紧紧攥着拳头。

“我……我的母亲,她……”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发颤,台下的官员露出一丝不易察异的轻蔑。

小宇深吸一口气,想起了林枫的话。

他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母亲那天回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