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祁连终章】嘉峪天险:这城墙会移动!

亲卫们轮番上阵,坑洞越挖越深,挖到六尺时,便能闻到一股铁锈混杂着硫磺的气味,呛得人不住皱眉。蒙恬让人取来水囊,淋在坑底的泥土上,水汽蒸腾起来,气味愈发浓烈。“将军,这味道像骊山矿场的硫化矿!” 蒙武突然说道,他当年曾随王翦去过骊山北麓的矿场,对这种气味记忆犹新。

当挖到丈许深时,蒙恬的青铜铲突然 “噗” 地陷了下去,像是戳破了什么东西。他俯身扒开泥土,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将军!底下是矿脉!黑亮的矿脉!”

王翦立刻跳下坑洞,坑底已能看到一片黑亮的岩层,像泼了一层凝固的墨汁。他捡起块石锤,轻轻敲下一块矿石,入手沉重异常,比同体积的铁矿石重近一倍,表面泛着暗银色的金属光泽,边缘还吸附着细小的铁粒,甚至能粘住毛发。“是陨铁矿。” 他一眼认出 —— 当年西域大宛国曾进贡过一块陨铁,正是这般模样,表面有熔融冷却的流纹,“匈奴人是冲着矿脉来的!这陨铁比普通铁矿坚硬十倍,铸出的兵器能断青铜!”

蒙武突然指向矿脉边缘,那里嵌着半截匈奴箭镞,箭镞是铁制的,表面镀着一层锡,刻着 “浑邪部” 的标记 —— 三个连在一起的狼爪印。“半月前劫铁矿商队的,定是浑邪部!” 他咬牙道,“他们想霸占矿脉铸兵器,又怕秦军察觉,便用慈石制造异象,让我们以为是鬼神作祟,不敢靠近墙根!”

王翦捡起一块矿石,指尖抚过冰凉的石面,忽然注意到矿石的断面有些异常。他掏出火折子点燃,凑近细看,断面竟隐隐泛着青紫色,与骊山陵墓所用的石材色泽极为相似 —— 那是骊山北麓特有的石色,因含特殊云母成分而成。他心头一紧,将矿石递给蒙武:“你看这颜色,像不像骊山的石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蒙武接过矿石,借着日光反复端详,脸色渐渐变了:“确实像!当年修阿房宫时,我见过骊山运来的石材,就是这种青紫色,只是比这矿石疏松些。可骊山在关中,黑山在河西,两地相隔千里,矿脉怎会同源?”

王翦没有说话,只是抬头望向黑山的方向,山风卷着沙砾掠过耳畔,竟隐约传来金属撞击的声响。他握紧了腰间的青铜剑,直觉告诉他,这陨铁矿脉藏着的秘密,远比匈奴盗矿要可怕得多。

【三: 矿脉藏秘:骊山石痕显】

暮色降临时,矿坑已挖开两丈见方,深达丈五,四壁用木柱支撑着,防止坍塌。蒙恬率人清理出数十块陨铁矿石,堆在关楼前像座黑色的小山,在夕阳下泛着暗紫色的光泽。亲卫们坐在旁边休息,用羊皮囊喝水,谈论着这诡异的矿脉,有人说这是蚩尤的兵器所化,也有人说这是昆仑神山掉下来的石头。

王翦拿着一块矿石反复端详,指尖划过表面的流纹,越看心头越惊 —— 这矿石的质地细密如玉,色泽青中带紫,甚至所含的硫化物杂质都呈针状结晶,与骊山北麓矿场所产的矿石别无二致。他当年督建骊山陵墓时,曾亲自去过矿场监工,对那里的矿石特征记得一清二楚。

“当年修骊山墓,我曾在矿场住过三月。” 他对蒙恬、蒙武说道,指尖划过矿石上的青紫色纹路,“骊山矿脉的矿石都带着这种纹路,是因为含了特殊的金云母成分,在日光下能看见细碎的闪光。你们看这块,” 他指着矿石的断面,“这针状的硫化物结晶,只有骊山矿才有,别处的矿石都是粒状结晶。”

蒙武连忙解开行囊,从里面取出一块巴掌大的石材样本 —— 那是他当年参与骊山工程时偷偷留存的,表面还刻着他的名字缩写。石材呈青灰色,质地上虽比陨铁矿疏松,但其上的青紫色纹路与金云母闪光,竟与陨铁矿一模一样。“确实相同!” 他惊呼道,“当年矿场的监工说,这种石材是骊山独有的,用来做墓室的封门石,能防潮防腐。可这黑山的陨铁矿,怎么会有骊山的成分?”

王翦没有回答,转身走向矿坑。坑底的岩层在火把照耀下泛着诡异的光,青紫色的纹路像一条条小蛇,在黑亮的岩层中蜿蜒。他弯腰捡起一块带凿痕的矿石,那是亲卫们刚才清理时撬下来的,边缘还带着新鲜的凿印。忽然,他的目光停留在凿痕边缘 —— 那里刻着个极小的符号,比指甲盖还小,若不是火把的光恰好照在上面,根本发现不了。“拿火把来!靠近些!” 他喊道。

蒙恬立刻将火把递过去,火焰跳动着,将符号照得愈发清晰 —— 那竟是个简化的 “骊” 字,刻痕新鲜,边缘还带着粉末,显然是近期所刻,最多不超过半月。“是骊山矿场的标记!” 蒙武失声叫道,“我认得!当年矿场的矿石都要刻上这个字,不同坑口还有不同的小记号,你看这‘骊’字下面还有个小点,是北麓三号坑的标记!”

王翦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矿石,尖锐的边缘刺得掌心发疼。匈奴人、陨铁矿、骊山矿脉标记,这三者之间究竟有何关联?他忽然想起疏勒河河床的玉玺铸模,想起木盒里的竹简上 “玉出昆仑,符应沛泽” 的字句。昆仑即祁连,黑山正是祁连余脉,难道这矿脉与伪造玉玺的阴谋有关?骊山矿场归少府管辖,负责供应皇室和陵墓用石,若是那里有人私通外敌,后果不堪设想。

“继续深挖,扩大范围!” 他下令道,“注意寻找刻字或记号,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

亲卫们举着火把轮番上阵,矿坑越挖越大,渐渐延伸到关墙之下,甚至能看到城墙的夯土基础 —— 那些夯土块之间的芦苇层都已发黄,但仍坚韧异常。夜半时分,正当众人疲惫不堪,准备轮换休息时,坑底突然传来一名亲卫的高喊:“将军!这里有块刻字的矿石!很大一块!”

王翦快步奔过去,只见一块半人高的矿石斜插在岩层中,像一块天然的石碑,石面上用秦代小篆刻着几行字,笔画工整有力。蒙恬立刻将火把凑近,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石面上 ——“黑山陨铁,铸器十具,运抵沛泽” 的字样清晰可见,每个字都有铜钱大小,刻得极为深刻。落款处刻着个 “尚” 字,笔法苍劲,与疏勒河木盒中青铜刻刀上的标记一模一样!

“沛泽!” 蒙恬攥紧了拳头,指节都泛白了,“又是沛县!那刘邦不就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吗?这‘尚’字,定是伪造玉玺的同党!” 他想起疏勒河的铸模刻着 “刘媪”,那是刘邦的母亲,如今这里又出现指向沛县的刻字,所有线索都像绳子一样,拧成了一股,指向那个逃犯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