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吴钩霜雪】震泽谜岛:这芦苇长铜钱!

【一:太湖匪影】

暮春的太湖像一块被揉皱的碧玉,烟波浩渺间,渔船的帆影若隐若现。李信勒住马缰站在洞庭山的崖边,望着湖面蒸腾的水雾,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秦剑的剑柄 —— 那剑鞘上还沾着昨日围剿姑苏残匪时溅上的血渍,此刻在阳光下凝成暗褐色的斑痕。

“将军,已经探了三日,还是没见那伙水匪的踪迹。” 副将赵佗策马上前,声音里带着几分焦躁。这半个月来,太湖水域接连有三批秦军粮船被劫,船毁人亡,只留下几片破碎的船板和漂浮的麦麸。据幸存者说,水匪驾着快船,来去如风,船头插着黑色的鸟旗,连面都没看清就没了踪迹。

李信眉头紧锁,目光扫过湖面。太湖七十二峰,岛汊纵横,尤其是东南方向的芦苇荡,密得能藏下千军万马,水匪若躲在里面,确实难寻。他抬手从怀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那是昨日从一名俘虏身上搜出的,上面用歪歪扭扭的秦篆写着 “震泽深处,芦苇藏金”,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线索。

“震泽深处……” 李信低声重复,“赵佗,带五十名水性好的弟兄,乘快船去芦苇荡侦查,切记不可贸然深入,若有异常,立刻回撤。”

“是!” 赵佗领命,转身召集士兵去了。

李信留在崖边,望着快船消失在芦苇荡的入口,心中总觉得不安。这水匪来得蹊跷,劫的都是军粮,却不抢财物,倒像是在故意断秦军的补给线。而且,那纸条上的 “芦苇藏金”,究竟是什么意思?

约莫一个时辰后,远处的芦苇荡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李信心中一紧,拔腿迎了上去,只见赵佗浑身湿透,脸色苍白,身后跟着的士兵也个个面带惊色,像是见了鬼一般。

“将军!出怪事了!” 赵佗翻身下马,声音都在发颤,“芦苇荡里…… 芦苇丛里长着铜钱!”

“什么?” 李信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芦苇怎么会长铜钱?”

赵佗急得直跺脚,伸手从怀里掏出一枚湿漉漉的铜钱,递到李信面前:“将军您看!这铜钱是从芦苇杆上摘下来的,那片芦苇荡里,好多芦苇的穗子下面都挂着这东西,密密麻麻的,看着渗人!”

李信接过铜钱,入手冰凉,铜锈带着湖水的腥气。他仔细端详,这铜钱的样式很奇特,边缘不规整,中间的方孔也有些歪斜,不像是官铸的秦半两。更奇怪的是,铜钱的正面没有文字,反面却刻着一道模糊的纹路,像是某种图腾。

“走,带我去看看。” 李信心头的不安更甚,翻身上马,跟着赵佗向芦苇荡疾驰而去。

快船驶入芦苇荡,水面变得狭窄,两旁的芦苇高达丈余,叶片锋利如刀,划在船板上发出 “沙沙” 的声响。阳光被芦苇遮挡,荡内一片昏暗,只有零星的光斑透过叶缝洒下来,落在水面上,像碎掉的铜镜。

“将军,就在前面。” 赵佗指着前方一片更为密集的芦苇丛。

李信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片芦苇丛里,果然有无数枚铜钱挂在芦苇杆上,风一吹,铜钱碰撞在一起,发出 “叮叮当当” 的声响,在寂静的荡内格外刺耳。

“停船。” 李信下令,亲自拿起船桨,轻轻拨开芦苇。他伸手摘下一枚铜钱,突然发现,这芦苇杆的断面处,竟然残留着铜屑 —— 不是铜钱挂在上面,而是铜钱像是从芦苇杆里长出来的一般,根部与芦苇杆紧紧连在一起。

“这不可能……” 李信喃喃自语,铜是金属,芦苇是草木,怎么会生长在一起?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突然惊呼:“将军!快看那边!”

李信顺着士兵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芦苇荡的尽头,隐约露出一座小岛的轮廓。那小岛被雾气笼罩,岛上似乎有炊烟升起,还能听到隐约的打铁声。

“那是什么岛?” 李信问道。

赵佗摇头:“属下查过太湖的舆图,这片水域没有标注任何岛屿,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样。”

李信的目光落在那座神秘的岛上,又看了看手中的铜钱,突然明白了纸条上 “芦苇藏金” 的意思 —— 这铜钱根本不是长在芦苇上,而是有人故意将铜钱嵌在芦苇杆里,引他们来这里!而那座小岛,就是水匪的老巢!

“传令下去,全军戒备,绕到岛的另一侧登陆,悄悄靠近,切勿打草惊蛇。” 李信当机立断。

快船悄悄绕到岛的西侧,这里的芦苇相对稀疏,岸边是一片泥泞的滩涂。秦军将士弃船登岸,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水,向岛上摸去。越靠近岛中心,打铁声就越清晰,还夹杂着拉风箱的 “呼哧” 声,显然,岛上有大型的工坊。

【二:登岛探秘】

穿过一片低矮的灌木丛,一座规模不小的工坊赫然出现在眼前。工坊建在岛的中央,四周用木栅栏围着,栅栏上挂着风干的渔网,像是伪装。工坊内,十几个熔炉熊熊燃烧,火光冲天,映照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赤裸着上身,汗珠顺着黝黑的脊背滑落,手中的铁锤挥舞着,砸在铜坯上,发出 “叮叮当当” 的巨响,与太湖的涛声交织在一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信躲在灌木丛后,仔细观察着工坊的布局。工坊的东侧堆放着大量的铜料,西侧则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已经铸好的铜钱,看样子,至少有几万枚。而在工坊的中央,有一个高台,台上放着几个长方形的木盒,一名身穿青色长衫的男子正站在台前,手里拿着一枚铜钱,似乎在检查质量。

“那应该就是匪首。” 赵佗低声说道,“将军,我们要不要现在动手?”

李信摇摇头:“再等等,看看他们到底在铸什么。”

他眯起眼睛,盯着那名青色长衫男子手中的铜钱。只见男子将铜钱翻过来,对着阳光看了看,然后递给身边的一名工匠。那工匠接过铜钱,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木盒里。李信注意到,那木盒上似乎刻着什么字,但距离太远,看不清楚。

“赵佗,你带几个人,从侧面绕过去,看看那木盒上的字。” 李信吩咐道。

赵佗点点头,带着三名士兵,猫着腰,借着灌木丛的掩护,悄悄向工坊靠近。他们绕到工坊的西侧,这里堆放着铸好的铜钱,一名工匠正拿着木铲,将铜钱铲进麻袋里。

赵佗屏住呼吸,等工匠转身的瞬间,突然冲了上去,捂住他的嘴,将他拖进灌木丛。工匠吓得浑身发抖,连挣扎都不敢。

“别出声!” 赵佗压低声音,“你们铸的是什么钱?木盒上刻的是什么字?”

工匠哆哆嗦嗦地看着赵佗,又看了看他腰间的秦剑,嘴唇颤抖着说道:“是…… 是私铸的铜钱…… 木盒上刻的是‘汉’字……”

“汉?” 赵佗一愣,“什么汉?为何要刻这个字?”

工匠还想再说,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呼喊声:“张三!你在干什么?快点装钱!”

赵佗心中一紧,抬手将工匠打晕,然后迅速回到李信身边,低声道:“将军,他们在私铸铜钱,而且钱模上刻的是‘汉’字!”

“汉?” 李信的瞳孔骤缩,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如今是大秦天下,官铸的铜钱是秦半两,刻的是 “半两” 二字,这伙水匪私铸铜钱,为何要刻 “汉” 字?这 “汉” 字,究竟有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