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眼疾手快,一脚踢飞陶罐,陶罐摔在地道的墙壁上,油洒了一地,瞬间燃起大火。楚巫见状,猛地朝着火墙冲去,想要自杀灭口,却被王贲一把揪住衣领,按在墙上。
“火快烧过来了!将军,先把他带出去!” 赵佗喊道。地道里的木板和夯土都是易燃物,大火很快就蔓延开来,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王贲点点头,提着楚巫,跟着众人朝着洞口撤退。
刚钻出洞口,就听到身后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 —— 地道的顶部被大火烧塌了,将里面的痕迹掩埋得一干二净。王贲松开楚巫,一脚将他踹倒在地:“现在可以说了吧?地道里还有什么?”
楚巫趴在地上,嘴角流出血沫,眼神却依旧凶狠:“秦狗…… 你们永远找不到…… 韩公的兵书…… 那是灭秦的利器……” 他说着,突然猛地一咬舌头,鲜血从嘴角涌出,头一歪,竟自尽了。
“将军,他死了!” 士兵探了探楚巫的鼻息,摇了摇头。
王贲皱紧眉头,楚巫临死前提到了 “韩公的兵书”—— 难道这荒冢里还藏着兵书?他转头看向那座空碑后的坟包,大火虽然烧塌了地道,但坟包本身还完好。“挖开这座坟!” 他下令道。
士兵们立刻拿起铁锹,开始挖掘坟包。泥土被一锹锹挖开,很快就露出了一口黑色的木棺 —— 棺木是楠木所制,上面刻着复杂的云纹,显然不是普通的棺材。王贲示意士兵们停手,亲自走上前,用短刀撬开棺盖。
棺盖被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 棺材里没有尸体,只有一叠用丝绸包裹着的竹简,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里面,竹简上还放着一把青铜匕首,匕首的柄上刻着一个 “韩” 字。
【三: 兵书秘藏】
王贲小心翼翼地将竹简从棺材里取出,丝绸包裹得很严实,上面还绣着一个小小的 “项” 字,与之前洞庭湖巨蛇王冠上的族徽、荒冢中央墓碑的 “项” 字符号如出一辙。他解开丝绸,展开竹简,一股淡淡的墨香混合着草药味扑面而来 —— 竹简用的是楚地特产的青竹,经过特殊的防腐处理,摸起来光滑坚硬,上面的字迹是用朱砂写的,笔画刚劲有力,显然出自高手之手。
“这是…… 兵书?” 赵佗凑过来,看着竹简上的内容,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竹简上记载的全是行军布阵、攻防战术的内容,从如何侦查敌情、如何设置埋伏,到如何利用地形、如何调配粮草,应有尽有,甚至还详细标注了不同兵种的配合方式,比秦军的《尉缭子》还要细致。
王贲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卷竹简上,上面用朱砂写着三个醒目的大字 ——“十面埋伏”。他仔细读下去,只见上面详细记载了这种战术的用法:选择地势险要的山谷,将军队分成十队,分别埋伏在山谷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再派一队士兵引诱敌军进入山谷,最后一队士兵断敌后路,形成 “十面合围” 之势,让敌军插翅难飞。
“好狠的战术。” 王贲喃喃道。这种战术需要对地形了如指掌,还要精准调配兵力,稍有不慎就会被敌军反包围,可一旦成功,就能将敌军全歼。他接着往下读,发现竹简上还记载了 “十面埋伏” 的实战案例 —— 比如如何利用夜间的雾气隐蔽兵力,如何用稻草人伪装成士兵迷惑敌军,甚至如何用鼓声和号角制造恐慌,瓦解敌军的士气。
小主,
赵佗越看越心惊:“将军,这战术要是被楚谍用在战场上,咱们秦军怕是要吃亏。这个‘韩公’,到底是谁?竟有如此厉害的兵法造诣。”
王贲没有说话,继续翻阅竹简。他发现这些竹简分为七卷,分别是《侦察篇》《布阵篇》《攻防篇》《粮草篇》《士气篇》《地形篇》和《奇谋篇》,每一卷都有详细的注解和案例,显然是经过长期实战总结出来的。他翻到最后一卷《奇谋篇》时,手指突然顿住了 —— 竹简的夹层里,似乎藏着什么东西。
他小心翼翼地将竹简展开,用匕首轻轻挑起夹层的竹片 —— 里面藏着一张小小的绢布,绢布上用墨汁写着两个字,字迹比竹简上的要淡一些,显然是后来加上去的,而且写得十分隐蔽,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垓下。” 王贲轻声念出绢布上的字。
“垓下?” 赵佗愣了一下,“那不是淮北的一个小地方吗?据说地势平坦,没什么特别的,怎么会写在绢布上藏在兵书里?”
王贲的眼神却变得凝重起来。他想起了之前在衡山发现的咸阳布防图,想起了 “祝融使者” 招供的 “刘邦联合六国余党”,再加上这兵书里的 “十面埋伏” 战术和 “垓下” 地名 —— 这绝不是巧合。楚谍们显然是在策划一场大仗,而 “垓下”,很可能就是他们选定的战场,“十面埋伏” 战术,就是为这场仗准备的。
“把兵书收好,小心保管。” 王贲将绢布叠好,放进怀中,“这兵书和‘垓下’地名,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那个‘韩公’,很可能就是刘邦手下的谋士,而这兵书,就是他们用来对抗秦军的利器。”
就在这时,负责警戒的士兵突然喊道:“将军!坟场外围有动静!像是有人在窥探!”
王贲立刻站起身,朝着士兵指的方向望去 —— 只见荒冢外围的树林里,有几个黑影一闪而过,速度极快,显然是楚谍的探子。“追!别让他们跑了!” 他下令道。
秦军士兵们立刻追了上去,可黑影跑得太快,很快就消失在树林深处,只留下几枚掉落的青铜箭头 —— 箭头的制式和地道里黑衣人的弩箭一模一样,显然是同一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