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晨光,褪去了夏日的燥烈,变得温润而澄澈,如同上好的琥珀,缓缓流淌过百川书院依山而建的亭台楼阁。几场秋雨过后,洗尽了世间最后一丝尘埃,空气清冽,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书院后山,那片可以俯瞰大半个青霖城的最高点——望岳亭,迎来了久违的宁静。
李清河独自立于亭中,一身素净的青布长衫,身形依旧显得有些单薄,但脊梁挺得笔直。他静静地凭栏远眺,目光穿透薄薄的晨霭,落在山下那座劫后重生的城池上。
青霖城,醒了。
曾经死寂的街道,恢复了车水马龙。漕河之上,白帆点点,橹声欸乃,码头的喧嚣隔着这么远,也能感受到那股蓬勃的生气。城北方向,那片曾经被不祥阴云笼罩的龙骸山脉,此刻在朝阳下呈现出苍莽而沉静的黛青色,再也感受不到那股令人心悸的邪异波动。偶有炊烟袅袅升起,融入湛蓝的天际,平凡,却让人心安。
他的脸色仍有些苍白,眉宇间带着大病初愈后的淡淡倦意,但那双眼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邃、沉静。仿佛历经烈焰煅烧、寒冰淬炼的玉石,洗去了所有浮华与躁动,只留下内敛的光华。体内空荡荡的经脉,传来隐隐的钝痛,识海也远未恢复往日的敏锐广阔,如同干涸的河床,需要漫长的时间来重新汇聚“溪流”。那枚救了他性命、也耗尽了他心神的黑色玉简,此刻正贴身藏着,冰凉沉寂,再无半点异样。
一切都结束了。赵汝成伏诛,邪阵崩毁,龙气归复。父亲的冤屈得以昭雪,林家的门楣重见天日。青霖城摆脱了噩梦,百姓重获安宁。苏师兄执掌书院,欧阳兄重振天工坊,雷大哥和黄三爷的漕帮也走上了正轨……似乎,故事到这里,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可是,真的结束了吗?
李清河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栏杆,思绪飘向了更深、更远的地方。
皇陵深处那场惨烈的最终对决,每一个细节都如同烙印,刻在他的灵魂深处。赵汝成借助邪阵、吞噬部分龙气后那毁天灭地的力量,确实恐怖,是纯粹“力”的极致体现。但最终摧毁他的,并非更强大的外力,而是邪阵本身的反噬,是龙气与煞气无法调和的冲突,是那枚看似不起眼的黑色玉简所引动的、某种更深层次的天地正理。
“理……” 李清河在心中默念着这个字。萨狄爷爷的教诲,墨渊先生的典籍,瀚云轩的残卷,皇陵中的生死感悟……过往的种种,如同散落的珍珠,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赵汝成空有撼动地脉之力,却不明其“理”,只知强取豪夺,最终玩火自焚。而自己,力量微薄,却凭借对地气流转、能量生克的细微洞察,在绝境中找到了一线生机,甚至引导了那股毁灭性的力量反噬其主。
这并非力量的胜利,而是“理”的胜利。是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战胜了蛮横的暴力。
那么,这天地之间,蕴藏着多少尚未被认知的“理”?龙脉的运行,仅仅是其中一种吗?那枚玉简,为何能引动龙气,克制邪法?它来自何处?与前朝“护脉人”有何关联?斗笠客……他究竟是谁?是敌是友?他最后那句“隐患未除,玉简之秘未解”又意味着什么?还有那只青铜匣……邪阵崩溃时,它去了哪里?是毁于地动山摇,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