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集 群雄归唐

许绍闻说运筹旬日,计无所出,于是便向长安请兵,请派大将来伐梁王萧铣。

画外音:便在此时,一位智帅猛将出场,开启定鼎大唐近三百年平安天下之幕。列位看官!你道此将究系何人?却是在本书第一回中便即露面,鬼谷门第三十九代掌门,兴唐第一员战将,此时为唐高祖驾前开府将军,李靖字药师者是也。

镜头闪回,被叙李靖来由。

字幕: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

李靖仪表魁伟,并受父祖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

舅父韩擒虎乃是隋朝名将,每与外甥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其背说道:可与之讨论孙吴之术者,只有贤甥也。

李靖自拜入鬼谷祖师李冲门下,学会三韬六略、奇门兵术,因而奉命下山,结识骊山门师妹红拂女,盗取杨素手中鬼谷秘籍,暗掌定唐令,行使第三十九代掌门之权。

自此以后,便仗门荫入仕隋朝,开始三十年之久潜伏,修身养性,暗蓄门徒,以待明主出世,佐定乾坤。因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一直不动声色。

李靖官职虽然卑微,但针处囊中,才干学识突显,便渐渐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

吏部尚书牛弘称赞李靖有王佐之才,越国公杨素也曾抚坐床,对其说道:我此位置,终当归属你耶!

李靖只是逊谢,心中却道:你鬼谷掌门之位,早便归属于我也。

大业末年,李靖始任马邑郡丞,归属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帐下,常与突厥作战。在此期间,李靖用心观察,终于认定唐公乃是命世之主,正是自己寻找欲要扶保之人。

便在此时,反隋暴政叛乱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三支主力,皆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隋朝统治。

李渊在刘仁静、李世民激励之下密谋造反,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但始终迟疑不决。李靖察觉此事,于是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以观朝廷风色,并准备以向隋炀帝告密为手段,逼迫李氏父子早下决断。但至长安时,见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未能成行。

不久李渊即于太原起兵,迅速攻占长安,俘获李靖,欲以叛徒之罪斩之。

李靖笑道:明公兴兵,本为天下除去暴政,大事未成,怎可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哉?

李世民正在父侧,闻其出言奇异,遂将李靖召入自己幕府。

李靖将李世民仔细相了一相,暗自喜道:这个儿子,更比其老子具有人主之相。兴我华夏汉族文明,底定盛唐大业,皆须应在此人身上!

于是欢欢喜喜,甘愿入其秦王幕府,与魏徵、李世积等同事李世民。因早预知李世积乃为继承自己鬼谷掌门之人,因而暗中结纳,时加指点。

李世积自此后文韬武略非常,用兵之法突飞猛进,已与当年在瓦岗寨占山为王之徐茂功判若两人,迥然不同。

转眼便至唐武德三年七月,金秋送爽。李世民平灭刘武周及宋金刚归来及一月,兵马休整已毕,于是请旨东进,来与王世充争夺东都。

李靖名列秦王幕府,自然随征。虎牢关一战初试牛刀,便立战功。

正当进击王世充战役打响不久,江陵南梁萧铣派舟师溯江而上,攻取唐朝峡州、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退守安蜀城及荆门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闪回结束。许绍心忧梁军势大,遣使回朝搬兵。

唐高祖览表,为彻底削平南梁割据势力,由此想起李靖,于是命其拜印挂帅,前赴夔州平定萧铣。李靖奉命,只率数骑赴任。

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李靖即躬逢其事,便直入李瑗营帐,为其出谋划策,一举击败蛮兵,俘虏甚多。

于是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但只因顺便插手此般闲事,便误自己赴任期限。又因萧铣控制险塞,李靖只有数骑跟随,无力向前,行程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

又过旬日,李靖才频施妙计,化妆渔人,巧渡关隘,来至峡州,面见许绍。

这时高祖李渊密令已至,以李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为罪状,诏命许绍将其处死。

许绍爱惜李靖才干,复问明误期原因,因不肯执行高祖秘旨,并上书为其请命。唐高祖开恩特赦,李靖再次免于一死。其终为秦王所用,天数定也。

李靖到任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

赵郡王李孝恭率军出战,屡次失利,败报频传。李靖乃向许绍请命,亲率八百士卒袭击冉肇则营垒,一战大破蛮兵。继在险要处布下伏兵,再战杀死肇则,俘获五千余人。

捷报传到京师,李渊不由大喜,笑谓公卿:朕闻用其有功之臣,不如用其有过之将,能不信乎?李靖屡犯过失,我皆赦而不斩,今日果然立此大功!

其至此时,尚犹不知李靖两次获罪,其中深意。

于是高祖立即颁赐玺书,使人至峡州慰劳李靖:卿竭诚尽力,功绩卓着。天长日久,朕才发现卿之无限忠诚。今当尽量予卿嘉奖赏赐,卿不必担心功名利禄也。

李靖再拜受玺,望北谢恩,暗道:某本来便不担心功名利禄,只我精诚至忠,终能博得天子信任,实不易也。

谢恩已毕,复受敕书,却见书中夹有一张字条。就而观之,乃是高祖李渊亲笔,只十二个字道:既往不咎。以前之事,朕早忘矣。

李靖不由哈哈大笑,暗道:你都专门写在纸上,怎地便说早已忘怀?却是俺李某,公若不提,倒是早就忘光了也。

天使见此大为不快,斥道:将军怎可对圣旨如此不敬?

李靖不答,将那字条转呈天使请观。天使看罢,也自不禁婉尔。

武德四年正月,李靖鉴于敌我双方情势,上陈攻灭萧铣十策。李渊览罢大悦,即命从子李孝恭为夔州总管,发兵往灭南梁,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行军长史。

由是李靖实际便为三军统帅,组织人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以下江陵。

因知巴蜀归唐不久,各部族不稳,遂劝说李孝恭:殿下宜将各部族酋长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据才能优劣分别授以官职,安置左右,外示引擢,实以为质。

李孝恭称善,当即照计施行。

是年九月,唐高祖李渊诏令调发巴蜀兵士,集结于夔州,正式拉开平灭南梁之战帷幕。因命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命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四路大军分头并进,一齐杀向江陵。

适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涛涛江水流经三峡,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峡谷。

萧铣以为水势汹涌,三峡路险难行,唐军不能东下,遂休养士兵,不加防备。唐将也都望而生畏,请求待洪水退后再进。

李靖力排众议,说道: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军队刚刚集结,萧铣还不知道,若我乘江水猛涨出师,顺流东下,突然出现在江陵城下,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是兵家上策也。纵然萧铣得知我将出师消息,仓促调集军队,也无法应战。如此必可擒萧铣,一举成功。

李孝恭思虑再三,最终依从其议,遂率战舰二千余艘,沿三峡顺流东进。

由于萧铣毫无防备,唐军连破荆门、宜都二镇,并乘胜前进,十月即抵夷陵城下。彼时萧铣部下骁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驻守清江。李孝恭乘胜鼓勇,即命进击。

李靖却又劝道:文士弘是南梁健将,士卒精锐骁勇,今荆门方失,其尽出精兵迎战,是谓救败之师,锐不可挡。我应暂将战船停泊长江南岸,不与敌交锋,待其士气衰落,然后出击,定能攻破敌军也。

李孝恭连战告捷,由此轻敌,不听李药师劝告,遂命其留守军营,自己率兵出战。

果然不出李靖所料,双方一经交战,李孝恭军便即大败,逃奔南岸,损失极重。

李孝恭倒也旷达,乃向李靖告罪,复将指挥之权付予药师。(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