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集 王服加身

孝庄帝见契胡兵士集于城下,只得亲登洛阳城楼,向城下劝谕道:太原王立功不终,阴谋篡位,已被正刑。诸位只要投降,为国效力,官爵依然如故,朕绝不食言。

契胡兵士报仇心切,义愤填膺,哪里肯听,纷纷叫嚷攻城。尔朱度律慷慨陈词:臣等从太原王入朝,忽致冤酷,今不忍空归。愿得太原王尸,生死无恨。

言罢,与契胡众兵齐都号啕大哭。

孝庄帝在城上见此场景,亦回想起尔朱荣此前对己之种种好处,不禁为之怆然泪下。乃使人出城,赐给尔朱世隆免死铁券,以示讲和诚意。

尔朱世隆此时赶至,因见城中无胆决战,当即拒绝免死铁券,遣回来使,复命尔朱度律向城上叫道:我等誓为太原王报仇,终无降理。

一千契胡精骑亦高声呼喝,其声震天。

孝庄帝见此,决意死战,乃尽出国库财物,放置宫外,以此招募城中敢死之士。

洛阳城中之人本对契胡人皆咬牙切齿,又惧城破之后遭受血洗之灾,于是一日之中,竟有万余人踊跃入伍参战。

孝庄帝大喜,遂大开武库,发给兵器,令募兵出城迎敌。但洛阳承平日久,城中之人早不习武,虽人数十倍于契胡战士,却屡屡战败,不能退敌。

于是北魏朝廷上下整日忧惧,一众文武计无所出,只得城门昼夜紧闭,戒严以对。

值此危难时刻,通直散骑常侍李苗挺身而出: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日也。臣虽不武,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出战,径断河桥,以擒契胡之寇。

孝庄帝闻言惊喜不置,连忙应承准奏。

李苗乃选死士三千,趁夜绕道黄河,备船百艘,内装干草及引火之物,从马渚顺流而下。见离河桥还有数里之时,一声令下,将草船点燃,冲向河桥。

当时火势弥漫河面,将河桥刹时烧着,火光冲天。契胡士兵在南岸,见河桥突然冒起大火,怕后路被断,皆惶恐不安,连忙回撤,众人争抢上桥。

此时河桥已遭受火焚多时,数百人踏上桥面,只听轰隆巨响,瞬时河桥断裂数段,契胡士兵连人带马落入河中,溺死一半。

李苗见大功告成,便停于黄河中小洲之上,等待城中援军出来接应。但城中之人根本不信李苗能够得胜,以为其只不过效其愚忠,必已死于契胡马刀之下,故未出援军。

尔朱世隆折兵大半,早已恼羞成怒,于是率兵抢船,急攻小洲。

李苗率卫士奋力抵抗,直至手下全部壮烈牺牲,见城中竟然不出一兵一卒来救,知道必然无幸,于是长叹一声,纵身掠起,自投黄河而亡。

洛阳城头孝庄帝及百官袖手而观,见其场面如此悲壮,不由皆现愧色。

尔朱世隆经此突袭,实力大损,再次复为鼠胆,忙率军北撤。

洛阳得保,孝庄帝暂时躲过一劫。但北魏朝廷此时仅据洛阳一城,放眼四面楚歌,尽是尔朱家族天下。孝庄帝此时方悔误听元徽之言,不该轻杀尔朱荣。

尔朱兆驻守汾并之地,听闻尔朱荣遇刺,即从汾州率兵占据晋阳,又疾驰至山西长子,与尔朱世隆合兵,欲要报仇。

两人反意已决,便推魏朝宗室太原太守元晔为帝,以此另立朝廷,对抗元子攸。

元晔乃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子拓跋晃后代,即被立为皇帝,遂大封功臣:封尔朱兆为大将军,晋爵为王;尔朱世隆封为乐平王,尔朱仲远为车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

封赏已毕,厉兵秣马,合兵杀向洛阳。

尔朱天光闻说新立皇帝未封己爵,不由大怒。乃采取首鼠两端之策:一面向朝廷表示效忠,以此迷惑元子攸;一面又使手下告谕朝臣,密谓即将进攻洛阳,另立新君。

孝庄帝此时为求自保,只得尽出国库,四处招募勇士。不管此前是为强盗、叛贼,尽恕前罪,全都搜罗为将,欲拼死一搏。

时有渤海豪族高乾、高昂兄弟,因与元子攸私交甚好,便率族人接受招安,被命为黄门侍郎。闻说皇帝出资募勇,遂向元子攸请求,回乡招募部曲,回来勤王护驾。

孝庄帝准之,乃封高乾为河北大使,高昂为直阁将军,亲自送至城外,斟酒奉予二人,每人痛饮三觥。因嘱其二人道:京城倘有变,可为朕河上一扬尘也。

高昂饮罢弃觥,拔剑起舞,慷慨悲歌。两兄弟由是辞帝东行,回归本乡,竖起招兵之旗,真个是一呼百应,四周勇士皆欢跃而至。

旬月之间,高氏兄弟便得三万余众,遂又优中选优,得一万名精壮之士,编为前锋,名曰“虎贲卫”,亲加训练,乃成无敌劲旅。

送走高氏兄弟,孝庄帝遂引众官回宫,遣使下诏:命河西人纥豆陵步蕃袭击秀容,牵制山西叛军后路,源子恭率兵抵挡尔朱兆南下;派郑先护、杨昱率降将贺拔胜,前去征讨尔朱仲远。城阳王元徽调配军资,以供各路军马,并行升赏臧陟。

元徽诡计多端,惟对于军国大事十足低能。不仅低能,尤其善妒。因怕别人抢功,每遇军国大事,单独进宫与孝庄帝私议;而一旦闻说朝臣有人献出妙计,却又百般阻挠。对立功将士颁行赏赐之时,或者不按圣旨兑现,或者便是出尔反尔,言出不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此元子攸愈加闭目塞听,无力自拔。

数日之后,各方报进京都:尔朱仲远自山东杀来,一路攻城拔寨,擒获兖州刺史王衍。降将贺拔胜因受郑先护猜疑,单独率兵与尔朱仲远作战,结果兵败,再次投降尔朱阵营。尔朱兆自朔州起兵,攻下太行山丹谷要垒;源子恭撤走,洛阳城只余黄河天险可守。

急报接连入京,元子攸振衣而起,准备亲征,以作殊死一搏。诸臣见天子如此雄武,无不振奋,便欲待从驾出征。

忽听阶下山呼:万岁不可!

众人视之,见乃是华山王元鸷,出班奏道:陛下乃一国之主,不可轻出战阵。兹有黄河天险,尔朱兆岂能轻渡?

元子攸再次昏头,遂不设防。

尔朱兆既已合兵,准备进军洛阳,便派人请晋州刺史高欢前来,谋议一起举事。

高欢见尔朱兆来书,对长史孙腾说道:以臣伐君,大逆不道。但我若不与其同往,则必招其怨恨。卿可前往彼营,申明我意,就说西蜀未平,不可顾此而失彼,以遗后顾之忧。待某平定蜀地,当与其共成大事。你就如此跟尔朱兆解释,看其反应,复来报我。

孙腾奉命前往尔朱兆大营,申明高欢之意。尔朱兆不悦道:你回去告诉高兄,我做一梦大吉,此次定能成功,请他不要托辞推故。

孙腾问道:未知殿下所得何梦?

尔朱兆答:我梦见先父登于高阜,周围之地皆经犁耕,惟有数株马兰草尚存。我父便问从者,何不除之?左右乃说其草坚不可除。我父便命我将其拔掉,某手到草除,毫不费力。由此观之,某此入京,定能胜利,请高公自决。

孙腾向尔朱兆称贺,再拜应诺,便回晋州,禀于主将高欢,详说其梦。

高欢问道:此梦究竟何意,先生可会解否?

孙腾笑道:依臣所谓,马兰不能除者,乃说尔朱氏尚荣,众人皆不能破之。今反而灭于彼手,毫不费力,是说尔朱氏必于其手中败亡,又何疑焉!

高欢复问:若依公论,我当如何应对?

孙腾:某观此人如此猖狂,兴兵侵犯朝廷,势必成而复败。今尔朱兆必欲南行,天子陈军于河,彼无法得渡,必定退还。将军不如乘势自太行山东下,出其不意,名为相助,实乃平叛,尔朱氏可一举擒之矣。

高欢称善,便即按兵以待。

镜头闪回,补叙高欢来历。

字幕:高欢,表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祖父高谧官至北魏侍御史,父高树生时家世沦落。母亲韩期姬因难产而亡,高欢由其姐常山君高娄斤和姐夫尉景抚养长大。

高欢作为破落户子弟,遑论前途,生活亦不能如意。后娶鲜卑女娄昭君,这才从女方嫁妆中得到战马一匹,得为铺兵,后在边镇伍中当上队主,统领百人。

遂结交同僚司马子如、孙腾等,另与商人刘贵为友。

孝昌四年七月,高欢在尔朱荣麾下为将,随尔朱荣以七千精锐骑兵大破葛荣,于阵前招降葛荣军中七王,并其万余部众。

葛荣败亡,高欢于战后继续收编葛荣余众,以冀、定、相诸州为据点,声势日渐威壮。至此尔朱家族起兵反叛,高欢便纳孙腾之策,引二十万余众回驻河北,自守晋州。

闪回结束,复说洛阳之战。

尔朱兆不见高欢回复,更不在意,带兵日夜兼程,赶至河桥。只见往日黄河滔天巨浪,此时竟然干涸,水浅不过马腹。

尔朱兆大喜道:此苍天欲使我报仇,成此盖世之功。

乃命涉水过河,大军轻松渡过天险。渡河之后,此时又无端刮起暴风,尘埃漫天,对面五尺不能见物。沙尘暴从天而降,便复成尔朱兆进军最好掩护,直抵洛阳城下。

此时魏国君臣犹不知敌军已至城外,竟完全不设防备。

当尔朱兆骑兵夺城而进,直接攻至皇宫之时,皇宫卫士才发觉大敌来临,欲待弯弓射箭时,敌军已逼近眼前,枪矢皆不得发。众卫士见状大惧,全部四散奔走。

元鸷掌握皇宫禁军,竟下令手下卫兵不要抵抗,弃械投降叛军,于是洛阳再次沦陷。

孝庄帝见左右手下散尽,急从后宰门而出,徒步拼命跑到云龙门外,隐身树林之中。

值此危急时刻,忽见城阳王元徽带其本部人马,正携带大堆钱财路过。元子攸连忙由林中跃出,大声呼救:城阳王,贤卿!朕在此处,快来救驾!

元徽正行之间,回顾见是当今天子。至此临危时刻,岂肯一死报效君王?当下毫不犹豫,反催其坐骑飞驰,不顾天子而去。

元子攸此时明白自己所托非人,但为时已晚,尔朱兆叛军拥至,将孝庄帝生擒。

元徽带金银财宝及五十余骑,躲到亲信寇祖仁家中。寇祖仁听闻尔朱兆以千户侯悬赏捉拿元徽,便毫不犹豫杀死元徽,将其财宝贪为己有,再以其项上人头,来向尔朱兆邀功。

可怜!不忠不孝之辈,恒被不忠不孝之人卖之,此言能不信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尔朱兆进入洛阳,进殿升座,得意至极。便在此时,晋阳守将遣使来报:纥豆陵步蕃引军南逼晋阳,兵势强大,所向披靡。臣等难以拒敌,请殿下疾速反兵回救!